追隨同聲客,不作殊方音

何鎬七台山

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何鎬的《七台山》

全文:
一上青雲梯,杖藜披素襟。
追隨同聲客,不作殊方音
過雨飛重泉,積煙昏茂林。
疊嶂杳峭崿,竦峰起嶇嶔。
仰闞天門開,俯窺地戶深。
丹壑收暝色,絳霞結幕輕。
天空抗空館,嵐散凌孤岑。
滄海飛赤舄,疏林散黃金。
彷佛天仙來,逍遙上帝臨。
雷電屢興滅,日月相深沈。
遐討挹元氣,冥搜清道心。

何鎬詩詞大全

名句書法欣賞

何鎬追隨同聲客,不作殊方音書法作品欣賞
追隨同聲客,不作殊方音書法作品

參考注釋

追隨

(1)

(2) 仿效前人的事跡

(3) 跟隨

經常追隨著他的記者們

同聲

(1) 發出聲音的時間相同

(2) 聲音相同。比喻志趣相同或志趣相同者

同聲相應

(3) 眾口一辭;隨聲附合

台下同聲叫起好來

(4) 言語腔調相同

亦須擇言而發;不與淨、醜同聲。——清· 李漁《閒情偶寄》

不作

(1).不興起;不興盛。《禮記·樂記》:“暴民不作,諸侯賓服。” 孔穎達 疏:“不作,謂不動作也。”《孟子·滕文公下》:“聖王不作,諸侯放恣。” 趙岐 註:“不作,聖王之道不興。”《韓詩外傳》卷三:“無令財貨上流,則逆不作。”《文選·班固<兩都賦序>》:“昔 成 康 沒而頌聲寢,王澤竭而詩不作。” 李善 註:“作,興也。”

(2).不耕作;不寫作。《史記·趙世家》:“耕事方急,一日不作,百日不食。” 清 顧炎武 《金陵雜詩》之一:“詩人長不作,千載尚風流。”

方言。不能,情理上不容許。《老殘遊記》第七回:“和尚家又不作帶兵器,所以這拳法專為保護身命的。”

方音

(1).方言的語音,指同一語言在不同地區因演變而形成的語音差別,在標準音確立後,以不同於標準音的為方音。 明 郎瑛 《七修類稿·辯證八·杭音》:“﹝ 杭 音﹞至今與 汴 音頗相似,如呼玉為玉(音御),呼一撒為一(音倚)撒……審方音者不可不知。” 清 俞樾 《春在堂隨筆》卷九:“‘紅’字與八庚韻字,迥不相似,豈其人讀‘紅’字似‘衡’字歟……然則方音誤韻,古固有之,不足為斯人病矣。”如: 廣州 人讀“凱”如“海”, 福州 人讀“知”如“低”,均為不同的方音。

(2).指方言。 明 范汭 《南唐宮詞》:“女冠鳥爪解方音,識得 蓬 瀛 路淺深。” 清 顧炎武 《日知錄·方音》:“《荀子》每言案,《楚辭》每言羌,皆方音。” 清 顧炎武 《日知錄·方音》:“《金史·國語解序》曰:‘今文《尚書》,辭多奇澀,蓋亦當世之方音也。’”今本《金史·國語解序》作“方言”。 劉師培 《文說》:“古人作文,多用方音,《公羊》侈用 齊 言,《離騷》亦徵 楚 語。”

何鎬名句,七台山名句

詩詞推薦

追隨同聲客,不作殊方音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