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李壁的《投壺》
全文:
彎弧力不任,棋局思慮費。
不如習投壺,閒暇可觀禮。
心精手斯應,古謂射之細。
無寧真巧得,近取直如矢。
瀛洲遠塵霧,永日但書幾。
相攜千步廊,百發皆貫耳。
兢兢圖克終,一瞬有成毀。
昔賢著新裕,取正斥奇詭。
造次垂令儀,高山勞仰止。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相攜
亦作“相擕”。互相攙扶;相伴。《東觀漢記·鄧禹傳》:“ 禹 乘勝獨克,而師行有紀,皆望風相攜以迎,降者日以千數,眾號百萬。” 宋 蘇軾 《甘露寺》詩:“但有相攜人,何必素所歡。”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一:“採蕋的游蜂,兩兩相攜;弄巧的黃鸝,雙雙作對。”《儒林外史》第八回:“當下會了帳,兩人相攜著下了船坐下。”
見“ 相攜 ”。
千步廊
(1).長廊。 宋 曾鞏 《答葛蘊》詩:“同行千步廊,攬轡金馬門。” 清 徐松 《唐兩京城坊考·宮城》:“院西曰 淑景殿 ,又西則三落四落五落,為東西千步廊……城之東北隅,有 紫雲閣 ,其南有山水池閣,西為南北千步廊。”
(2). 明 代朝廷貯存奏章底本的地方。 明 沉德符 《野獲編·六科廊章奏》:“ 嘉靖 乙丑春,千步廊燬於火,先朝所貯疏稿底本俱成煨燼。”
貫耳
(1).古代刑罰之一。以箭穿耳。《左傳·僖公二十七年》:“ 子玉 復治兵於 蔿 ,終日而畢,鞭七人,貫三人耳。”《漢書·原涉傳》:“諸豪則曰:‘ 原巨先 奴犯法不得,使肉袒自縛,箭貫耳,詣廷門謝辠,於君威亦足矣。’” 明 唐順之 《條陳薊鎮練兵事宜》:“其不用命者,縱不能盡如臨陣之刑,而軍令所謂鞭抶、貫耳等類,許將官督操亦時一行之以示威。” 清 韓菼 《江陰城守紀》下:“而號令嚴肅,凡偷安不法者必貫耳、鞭背示眾,雖豪右不少貸。”
(2).指穿耳戴環以妝飾。 晉 郭璞 《山海經圖贊·神武羅》:“有神 武羅 ,細腰白齒,聲如鳴佩,以鍰貫耳。” 元 白珽 《湛淵靜語》卷一:“婦人不纏足,不貫耳。”
(3).借指有穿耳習俗的方外民族。 明 張居正 《聖壽節賀表》之一:“嘉木靈毳,紛呈動植之珍;貫耳雕題,畢集梯航之貢。”
(4).古代投壺術語。 明 江禔 《投壺儀節·投壺圖》:“貫耳,謂耳小於口,而能中之,是亦用心愈精,故賞之。”《孽海花》第二十回:“説話未了,忽然微風中吹來一陣笑語聲。一個説:‘我投了個雙驍,比你的貫耳高得多哩!’一個道:‘讓我再投個雙貫耳你看。’ 小燕 道:‘咦!誰在那裡投壺?’”
(5).入耳;充耳。《水滸傳》第六二回:“小可久聞員外大名,如雷貫耳。” 感惺 《遊俠傳·俠蹤》:“上至王公,下至臣虜,誰不貫耳如雷。”
李壁名句,投壺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