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陸游的《村舍》
全文:
剝啄敲村舍,丫叉揖主人。
新牆拆龜兆,疏瓦斷魚鱗。
紅粒炊畲粟,青煙郁澗薪。
得床思熟睡,寒犬苦狺狺。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剝啄
亦作“剝琢”。1.象聲詞。敲門或下棋聲。 宋 蘇軾 《次韻趙令鑠惠酒》:“門前聽剝啄,烹魚得尺素。” 清 錢謙益 《觀棋絕句》之六:“疎簾清簟 楚 江秋,剝啄叢殘局未收。” 清 阮升基 《修宜興縣舊志》:“是日宿戚 袁氏 家,聞剝琢聲,出視無所見。”
(2).可重迭使用。 唐 韓愈 《剝啄行》:“剝剝啄啄,有客至門。”
亦作“剝琢”。1.叩擊,敲打。 唐 高適 《重陽》詩:“豈有白衣來剝啄,亦從烏帽自欹斜。”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汪越》:“向山西行七八里,果見叢樹中,有茅屋數椽,門懸韋箔,繞以笆籬。方將剝啄,而老人已扶笻出。”
(2).謂用喙刮啄。 郭沫若 《山中雜記·菩提樹下》:“雞雛啾啾地在她腳下爭食,互相擠擁,互相踐踏,互相剝啄著。”
村舍
農家房舍。 唐 司空圖 《浙川》詩之一:“山田漸廣猿頻到,村舍新添燕亦多。” 宋 陸游 《步至今村》詩:“荒堤經雨多牛跡,村舍無人有椎聲。” 清 萬壽祺 《冬日晚登東山》詩:“十年豺虎人家少,幾處牛羊村舍低。” 陳毅 《過太行山書懷》詩:“園田村舍景,無與 江 南異。”
丫叉
交叉。 宋 陸游 《冬晴與子坦子聿游湖上》詩之五:“雙手丫叉出迎客,自稱六十六年僧。”《秦並六國平話》卷中:“殺得宮娥如運算元,丫叉屍首不堪聞。” 魯迅 《野草·風箏》:“ 北京 的冬季,地上還有積雪,灰黑色的禿樹枝丫叉于晴朗的天空中。”
(1).狀如丫形。《西遊記》第八回:“﹝妖魔﹞眼光閃爍,好似灶底雙燈;口角丫叉,就如屠家火鉢。”
(2).樹椏,枝丫。《東周列國志》第六*四回:“俗語云:怪樹怪丫叉。”
(3).特指樹枝分叉的地方。《何典》第八回:“忽抬頭見大樹大丫叉里,一隻老烏在上面褪毛。”
(4).指丫杖。《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二五回:“丫叉扶上碧樓闌,押住爐煙玳瑁班。”
主人
(1) 在社交或商業活動中接待客人或顧客的人
抵主人所。——唐· 柳宗元《童區寄傳》
逆旅主人。——明· 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2) 財物的所有人
無罪於主人。——明· 李漁《閒情偶寄·種植部》
(3) 權力的所有人;有其他人為其工作或在他手下工作的人;狗、馬等的所有者
國家的主人
主人與僕人
打狗也得看主人
(4) 接待賓客的人
主人下馬客在船。——唐· 白居易《琵琶行(並序)》
(5) 又
主人忘歸客不發。
陸游名句,村舍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