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明代佘翔的《贈唐美承明府》
全文:
列宿清光映翠華,人從海上泛孤槎。
辭來栗里籬邊菊,看過河陽雪裡花。
萬里橋通題柱客,五紽絲詠採桑家。
自憐白髮愁難變,欲問仙人勾漏砂。
參考注釋
萬里橋
橋名。在 四川省 成都市 南。 唐 李吉甫 《元和郡縣圖志·劍南道上·成都縣》:“ 萬里橋 架 大江 水,在縣南八里, 蜀 使 費禕 聘 吳 , 諸葛 祖之。 禕 嘆曰:‘萬里之路,始於此行。’因以為名。” 唐 杜甫 《狂夫》詩:“ 萬里橋 西一草堂, 百花潭 水即滄浪。”
題柱客
指誓志求取功名榮顯之士。 唐 杜甫 《陪李七司馬皂江上觀造竹橋》詩之一:“顧我老非題柱客,知君才是濟川功。” 元 步元舉 《下第過榆次》詩:“意氣散論題柱客,晨昏多負倚門親。”
五紽
(1).指皮祅上的五個絲繩鈕子。《詩·召南·羔羊》:“羔羊之皮,索絲五紽。” 高亨 註:“ 周 代人的衣,一邊縫上五個(或三個)絲繩的紐子,古語叫做紽,今語叫做紐。”一說,“五”即“交午”之“午”。紽,縫。五紽,交織連縫之義。見 清 陳奐 《詩毛氏傳疏》。 明 何景明 《七述》:“燦三英以外飾,誠五紽之可羞。”
(2).《詩·召南·羔羊》篇的代稱。 清 李斗 《揚州畫舫錄·虹橋錄上》:“重來節使經三考,歸去輿人賦‘五紽’。”
採桑
(1).樂府相和曲名。此曲始出於《陌上桑》, 南朝 宋 鮑照 、 梁 簡文帝 、 陳後主 等均有此曲,名《採桑》。後人多所仿效。
(2).樂府清商曲名。屬西曲,又稱《採桑度》。亦為舞曲名。參閱《樂府詩集·清商曲辭五·<採桑度>序》。
(3).樂府近代曲名。《樂府詩集·近代曲辭二·<採桑>序》:“《樂苑》:‘《採桑》,羽調曲。又有《楊下採桑》。’按《採桑》本清商西曲也。” 唐 張祜 有此作。
(1).謂採摘桑葉。古樂府《日出東南隅行》:“ 羅敷 善蠶桑,採桑城南隅。”
(2).古樂曲名。 明 胡震亨 《唐音癸籤·樂通二》:“《採桑》, 晉 清商西曲。羽調。 唐 有大曲。”參見“ 採桑子 ”。
(3).古 黃河 津渡名。在今 山西 鄉寧 西。《左傳·僖公八年》:“ 晉 里克 帥師, 梁由靡 御, 虢射 為右,以敗 狄 於 採桑 。” 杜預 註:“ 平陽 北 屈縣 西南有 採桑津 。”
佘翔名句,贈唐美承明府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