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巡撫汪新總兵馬瑀奏報》
全文:
湖北邪*教首,起事原襄陽。
屢征屢得勝,多難數厥祥。
賊分三路竄,三路追𠞰蘉。
茲討逃回者,功則馬與汪。
伏匿夾河洲,兵器潛埋藏。
志欲勾合賊,鎮道密報忙。
發兵速搜捕,乘其未備強。
逆賊竟拒捕,箭中賊目狂。
全洲𠞰洗淨,稱慶村民相。
黃柏別一路,二賊固守疆。
福寧圍五月,未能生擒狼。
平苗勇將歸,命往用其長。
躬親歷諸險,周視悉端詳。
圖克蜈蚣山,進逼台四方。
蜈蚣為次險,攻用偏師良。
碗水則最要,直進以已當。
手箭足如翼,率眾登山樑。
分路各爭進,鼓憤氣愈揚。
繞出賊之後,夾擊如驅羊。
遂剋薄道嶺,近蹴賊卡牆。
獲凶將不日,立俟飛捷章。
凡此二功成,總緣賴昊蒼。
佇待擒五凶,吾心庶寧康。
參考注釋
分路
走不同方向的路
爭進
為仕宦而相爭。 漢 王充 《論衡·累害》:“位少人眾,仕者爭進,進者爭位。” 宋 王安石 《上仁宗皇帝言事書》:“彼且不敢冒而知辭避矣,尚何有比周、讒諂、爭進之人乎?”
憤氣
(1).怒氣;激憤不平之氣。 漢 徐幹 《中論·慎所從》:“有一 范增 既不能用,又從而疑之,至令憤氣傷心,疽發而死。”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韋莊奏請追贈不及第人近代者》:“但恐憤氣未銷,上衝穹昊,伏乞宣賜中書門下,追贈進士及第,各贈補闕、拾遺,見存明代。” 明 陳子龍 《出自薊北門行》:“少年下馬聽,憤氣橫戈矛。會當報國恥,豈必懷封侯。” 郭沫若 《水平線下·湖心亭》:“我憤氣沖沖地先跑下樓去了,她在樓上搶著辯駁。”
(2).悲愴之情。 晉 趙至 《與嵇茂齊書》:“顧影中原,憤氣雲踴;哀物悼世,激情風烈。”
(3).氣憤。 丁玲 《太陽照在桑乾河上》二一:“ 殿財 看見他心愛的女人死了,憤氣不過,唆使了那女人娘家和他打官司。”
乾隆名句,巡撫汪新總兵馬瑀奏報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