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題五代刁光胤寫生花卉用宋孝宗御題韻·其十·秋浦芙蓉》
全文:
拒得霜華秋鮮雙,東籬相望未心降。
柴桑不羨陪高節,錦里權教照碧江。
參考注釋
柴桑
(1).古縣名。 西漢 置,因縣西南有 柴桑山 得名,治所在今 江西省 九江市 西南。 東漢 末, 諸葛亮 見 孫權 於此,共圖抗 曹 。 晉 以後歷為 潯陽郡 和 江州 治所。 隋 廢。 晉 郭璞 《江賦》:“鼓洪濤於 赤岸 ,淪餘波乎 柴桑 。”
(2).借指 晉 陶潛 。因其故里在 柴桑 ,故稱。 清 錢謙益 《吳封君七十序》:“指 婁水 為 潯陽 ,即家園為 廬 阜,飲 柴桑 之酒,一觴獨進;鼓 少文 之琴,眾山皆響。” 陳三立 《次韻黃知縣苦雨》:“陸沉共有神州痛,休問 柴桑 漉酒巾。”
(3).據《宋書·隱逸傳·陶潛》載, 潛 晚年隱居故里 柴桑 ,有腳疾,外出輒命二兒以籃輿舁之。後因以“柴桑”代指故里。 清 趙翼 《哭亡兒耆瑞》詩之五:“葬留 嬴 博 空題墓,歸到 柴桑 孰舁輿?”
不羨
不過分。《淮南子·精神訓》:“無天下不虧其性,有天下不羨其和。” 高誘 註:“羨,過;和,適也。”
高節
(1).高其節操,堅守高尚的節操。《莊子·讓王》:“若 伯夷 、 叔齊 者,其於富貴也,苟可得已,則必不賴,高節戾行,獨樂其志,不事於世,此二士之節也。”《呂氏春秋·離俗》:“高節厲行,獨樂其意,而物莫之害。”《宋書·宗愨傳》:“時天下無事,士人並以文義為業, 炳 ( 宗炳 )素高節,諸子羣從皆好學。”
(2).高尚的節操。《史記·魯仲連鄒陽列傳》:“ 魯仲連 者, 齊 人也。好奇偉俶儻之畫策,而不肯仕宦任職,好持高節。” 唐 顧況 《哭從兄萇》詩:“立身有高節,滿卷多好詩。” 清 周亮工 《寄濰縣楊再蘧蔡漫夫於鳴岐》詩之二:“ 箕山 高節推 徐幹 , 北海 雄姿重 孔融 。”
(3).高聳的竹竿。竹有節,故稱。 唐 方乾 《方著作畫竹》詩:“疊葉與高節,俱從毫末生。”
(4).指使臣所持的旄節。其長八尺,故稱。 唐 賈島 《頌德上賈長侍》詩:“高節羽書期獨傳,分符 絳郡 滯長材。”
錦里
即 錦官城 。 晉 常璩 《華陽國志·蜀志》:“州奪郡文學為州學,郡更於 夷里橋 南岸道東邊起起文學,有女牆,其道西城,故 錦宮 也。錦工織錦,濯其中則鮮明,他江則不好,故命曰 錦里 也。”後即以 錦里 為 成都 之代稱。 唐 李商隱 《籌筆驛》詩:“他年 錦里 經祠廟,《梁父吟》成恨有餘。” 明 何景明 《送楊太常歸省》詩之二:“ 錦里 趨庭日,聲華冠 蜀 都。”參見“ 錦官城 ”。
權教
佛法有權、實二教。權教為凡夫、小乘說法,取權宜義,如《阿含經》是。 南朝 梁簡文帝 《<大*法頌>序》:“將欲改權教,示實道。”
碧江
水流澄碧的江。 唐 張祜 《夢江南》詩:“盡日碧江夢, 江 南紅樹春。” 唐 李鹹用 《廬陵九日》詩:“菊花山在碧江東,冷酒清吟興莫窮。” 宋 朱熹 《葺居》詩之一:“丈人高臥碧江頭,門掩西風萬木秋。”
乾隆名句,題五代刁光胤寫生花卉用宋孝宗御題韻·其十·秋浦芙蓉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