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明代沈守正的《贈柴雲倩·其四》
全文:
名園藏屋裡,下閣又登台。
有此幽棲地,何妨暫一回。
終軍非賦客,賈誼亦凡才。
之子揣摩就,芳名貫耳雷。
參考注釋
之子
這個人。《詩·周南·漢廣》:“之子于歸,言秣其馬。” 鄭玄 箋:“於是子之嫁,我願秣其馬。” 晉 潘岳 《悼亡詩》:“之子歸窮泉,重壤永休隔。” 金 元好問 《寄贈龐漢》詩:“之子貧居久,詩文日有功。” 清 方文 《李臨淮玄素招集松筠閣》詩:“之子蓄奇懷,中宵肆良讌。”
揣摩
悉心探求
我始終揣摩不透他的意思
芳名
(1) 敬辭,稱年輕女子的名字
(2) 美好的名聲
芳名永垂
貫耳
(1).古代刑罰之一。以箭穿耳。《左傳·僖公二十七年》:“ 子玉 復治兵於 蔿 ,終日而畢,鞭七人,貫三人耳。”《漢書·原涉傳》:“諸豪則曰:‘ 原巨先 奴犯法不得,使肉袒自縛,箭貫耳,詣廷門謝辠,於君威亦足矣。’” 明 唐順之 《條陳薊鎮練兵事宜》:“其不用命者,縱不能盡如臨陣之刑,而軍令所謂鞭抶、貫耳等類,許將官督操亦時一行之以示威。” 清 韓菼 《江陰城守紀》下:“而號令嚴肅,凡偷安不法者必貫耳、鞭背示眾,雖豪右不少貸。”
(2).指穿耳戴環以妝飾。 晉 郭璞 《山海經圖贊·神武羅》:“有神 武羅 ,細腰白齒,聲如鳴佩,以鍰貫耳。” 元 白珽 《湛淵靜語》卷一:“婦人不纏足,不貫耳。”
(3).借指有穿耳習俗的方外民族。 明 張居正 《聖壽節賀表》之一:“嘉木靈毳,紛呈動植之珍;貫耳雕題,畢集梯航之貢。”
(4).古代投壺術語。 明 江禔 《投壺儀節·投壺圖》:“貫耳,謂耳小於口,而能中之,是亦用心愈精,故賞之。”《孽海花》第二十回:“説話未了,忽然微風中吹來一陣笑語聲。一個説:‘我投了個雙驍,比你的貫耳高得多哩!’一個道:‘讓我再投個雙貫耳你看。’ 小燕 道:‘咦!誰在那裡投壺?’”
(5).入耳;充耳。《水滸傳》第六二回:“小可久聞員外大名,如雷貫耳。” 感惺 《遊俠傳·俠蹤》:“上至王公,下至臣虜,誰不貫耳如雷。”
沈守正名句,贈柴雲倩·其四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