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王士禎的《秦郵雜詩六首·其六》
全文:
小桃初紅柳垂陰,甓社湖中花水深。
鴉頭十五竹枝曲,不聽歌聲何處尋。
參考注釋
鴉頭
丫頭
竹枝曲
即竹枝。 唐 馮贄 《雲仙雜記·竹枝曲》:“ 張旭 醉後唱《竹枝曲》,反復必至九回乃止。”《剪燈新話·聯芳樓記》:“二女見之笑曰:‘ 西湖 有《竹枝曲》, 東吳 獨無《竹枝曲》乎?’乃效其體作《蘇臺竹枝曲》十章。”參見“ 竹枝 ”。
不聽
(1).謂不聽從別人的意見。《韓非子·外儲說左下》:“ 齊侯 不聽左右, 魏主 不聽譽者,而明察照羣臣。”《後漢書·伏湛傳》:“ 步 欲留與 隆 共守二州, 隆 不聽。”《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二一回:“早勸他不聽,此刻後悔了,卻是遲了。”
(2).不允許。《北史·魏世祖太武帝紀》:“庚戌,詔自三公已下至於卿士,其子息皆詣太學……不聽私立學校,違者師身死,主人門誅。”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青梅》:“及見女,暴怒,杖逐而出,不聽入門。”
(3).不定罪。《禮記·王制》:“司寇正刑明辟,以聽獄訟,必三刺。有旨無簡不聽。” 鄭玄 註:“簡,誠也。有其意無其誠者,不論以為罪。” 孔穎達 疏:“既得其所犯之罪雖有旨意,無誠實之狀,則不聽之,不論以為罪也。”
歌聲
聲帶經頭腔和喉腔共鳴產生的樂音,與說話時聲音的主要區別在於特定音高上元音的拖長與否;唱歌的聲音
歌聲飛出窗外
何處
哪裡,什麼地方。《漢書·司馬遷傳》:“且勇者不必死節,怯夫慕義,何處不勉焉!” 唐 王昌齡 《梁苑》詩:“萬乘旌旗何處在?平臺賓客有誰憐?”《宋史·歐陽修傳》:“ 脩 論事切直,人視之如仇,帝獨奬其敢言,面賜五品服。顧侍臣曰:‘如 歐陽脩 者,何處得來?’” 茅盾 《一個女性》五:“但是何處有愛呢?何處是愛呢?”
王士禎名句,秦郵雜詩六首·其六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