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酣古堂詠古》
全文:
堂中貯古書,酣書因酣古。
酣古詎虛言,殷□不遠夏。
殷夏亦遙哉,金元明近睹。
爾時萬歲山,又曰瓊華島。
山巔廣寒殿,今已為窣堵。
擇勝或搆築,即因其柱磯。
坐堂翻書篇,寧不惕然懼。
懼堂思良方,方在無逸所。
參考注釋
坐堂
(1) 舊時指官吏在公堂上審理案件
(2) 佛教指在禪堂上坐禪
(3) 〈方〉∶經商、行醫者坐守店鋪、藥房;教師按時到校坐班
坐堂行醫
高教一般不坐堂
翻書
翻閱書籍。 宋 范成大 《再韻答子文》:“肩聳已高猶索句,眼明無用且繙書。”
惕然
(1).惶恐貌。《晏子春秋·雜上九》:“ 景公 探雀鷇,鷇弱,反之。 晏子 聞之,不待時而入見 景公 ,公汗出惕然。” 漢 劉向 《說苑·尊賢》:“諸侯舉兵以伐 齊 , 齊王 聞之,惕然而恐。” 宋 蘇舜欽 《杜公求退第五表》:“皆由臣謀議弗臧,職業不舉,惕然內訟,深媿初心。”《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八:“ 馮相 見了洞門,知非人世,惕然不敢進步入洞。”
(2).憂慮貌。 唐 元稹 《兩省供奉官諫駕幸溫湯狀》:“六軍守衛於空宮,百吏宴安於私室,忝為臣子,誰不惕然。” 宋 陸游 《歲暮感懷》詩:“長老日零落,念之心惕然。” 明 無名氏 《四賢記·義勸》:“你雖然宜室宜家,尚未弄璋弄瓦,妾將邁矣,君可惕然。”
(3).警覺省悟貌。《史記·龜策列傳》:“ 元王 惕然而悟。” 明 謝肇淛 《五雜俎·地部一》:“ 郭汾陽 治第,謂工人曰:‘好築此牆,勿令不牢。’築者釋錘而對曰:‘數十年來,京城達官家牆皆是□□築,今某死,某亡,某敗,某絶,人自改換,牆固無恙。’令公聞之,惕然動心,即日請老。” 明 王守仁 《傳習錄》卷中:“在坐諸友聞知,惕然皆有惺悟。”
乾隆名句,酣古堂詠古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