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薩羈縻化外人,嘉其向化擬藩臣

乾隆賜哈薩(克)沙海蘇爾統宴即事得句

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賜哈薩(克)沙海蘇爾統宴即事得句》

全文:
哈薩羈縻化外人,嘉其向化擬藩臣
例當子繼封汗號,虔遣弟來叩旨申。
賜宴觀燈示以惠,久安長治勖惟寅。
本非勤遠徠殊遠,戒滿持盈意倍諄。

乾隆詩詞大全

參考注釋

羈縻

亦作“ 羈靡 ”。亦作“羇縻”。1.系聯。《漢書·郊祀志下》:“方士之候神入海求 蓬萊 者終無驗……天子猶羈縻不絶,幾遇其真。” 顏師古 註:“羈縻,繫聯之意。馬絡頭曰羈也。牛靷曰縻。”

(2).籠絡;懷柔。 漢 司馬相如 《難蜀父老》:“蓋聞天子之牧夷狄也,其義羈縻勿絶而已。”《漢書·匈奴傳下》:“其慕義而貢獻,則接之以禮讓,羈靡不絶。”《舊唐書·徐堅傳》:“ 堅 以蠻夷生梗,可以羈縻屬之,未得同華夏之制,勞師遠涉。”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一:“喇嘛效順最早,而其術盛行東土,又夙為 蒙古 諸部落所崇信,故優禮彼教政,以羈縻外藩。” 清 龔自珍 《對策》:“臣考 三代 之於荒服,羇縻之而已。”

(3).束縛;控制。 三國 蜀 諸葛亮 《答法正書》:“文法羈縻,互相承奉。” 唐 高適 《奉和鶻賦》:“嗟日月之雲邁,猶羈縻而見嬰。” 清 惲敬 《三代因革論二》:“古者洪荒之世……政刑未備。羈縻所及,大者百里而已。”

(4).拘禁。 宋 文天祥 《<指南錄>後序》:“予羈縻不得還,國事遂不可收拾。” 清 李漁 《蜃中樓·授訣》:“朕見他是個有用之才,不忍加之屠戮,羈縻在 洞庭 東海 之間。”

(5).指羈縻州。 唐 皮日休 《憂賦》:“是以先王謂之荒服,後嗣謂之羈縻。” 宋 歐陽修 《<五代職方考>序》:“ 唐 之封疆遠矣,前史備載,而羈縻寄治虛名之州在其間。”參見“ 羈縻州 ”。

化外

指政令教化所達不到的地方。《唐律疏義·名例·化外人相犯》:“諸化外人,同類自相犯者,各依本俗法。” 宋 程大昌 《演繁露續集·談助》:“ 唐 世既許在外為使者兼帶憲銜,故化外諸國世襲爵封者,仍不廢削。” 明 余繼登 《典故紀聞》卷六:“誣告十人以上者,凌遲處死,梟首其鄉,家屬遷化外。” 沉從文 《苗民問題》:“ 湘西 在過去某一時,是一例被人當作蠻族區看待的。雖願意成為附庸,終不免視同化外。”

向化

歸服。《後漢書·寇恂傳》:“今始至 上谷 而先墮大信,沮向化之心,生離畔之隙,將復何以號令它郡乎?”《新唐書·岑文本傳》:“大王誠縱兵剽係,恐 江 嶺 以南,向化心沮,狼顧麕驚。”《清史稿·仁宗紀》:“辛丑, 四川 十二支嶺夷 向化,改土歸流。”

歸化;順服。 唐 劉禹錫 《為淮南杜相公論西戎表》:“陛下鏡歷代無益之端,修大君文德之教,遂得北狄深藏,五城晏閉,百蠻嚮化,四海無虞。” 宋 王禹偁 《北狄來朝頌》:“遂使朔易之方,戎狄之眾,有見機之義,生嚮化之心。” 況周頤 《蕙風詞話》卷三:“以奬許 舒頔 之言為嚮化輸誠者勸。”

藩臣

拱衛王室之臣。《史記·南越列傳》:“﹝ 南越王 尉佗 ﹞乃頓首謝,願長為藩臣,奉貢職。” 三國 魏 嵇康 《管蔡論》:“故曠世不廢,名冠當時,列為藩臣。” 宋 曾鞏 《太祖皇帝總序》:“ 太祖 削大弱彊,藩臣遵職。”

乾隆名句,賜哈薩(克)沙海蘇爾統宴即事得句名句

詩詞推薦

哈薩羈縻化外人,嘉其向化擬藩臣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