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明代何洛文的《行經平靖關》
全文:
南山秋色高,潢河盤千里。
形勝控淮南,要害轄楚尾。
峭茜入雲平,崢嶸拔地起。
岩岫何渺杳,岡巒多峛崺。
遠近見霞標,高下去天咫。
飛流瀑如練,彌望樹若薺。
蔽隱變日月,峻絕饒壁壘。
中徑巨靈擘,箭括通迤邐。
一夫當莫開,丸泥封可恃。
必爭想齊梁,雄吞吊申芊。
出入雞自鳴,陟頓馬頻尾。
坂折摧車輪,石危妨屐齒。
重繭疲征人,濟勝愜遊子。
九塞此居一,殽函壯堪擬。
屢憩始及巔,崇墉冠峰阯。
古廟棲寒鴉,蕭條惟羽士。
躊躇天塹空,關門氣正紫。
慚非青牛駕,彷佛逢尹喜。
曠緬俯中原,悠然酌清醴。
聖德方無外,車書混文軌。
出關無用傳,設險亦徒爾。
折衝屬廟廊,願言圖至理。
參考注釋
中徑
猶直徑。《元史·天文志一》:“定極環,廣半寸,厚倍之,皆勢穹窿,中徑六度,度約一寸許。”
巨靈
(1).神話傳說中劈開 華山 的河神。《文選·張衡<西京賦>》:“綴以二 華 , 巨靈 贔屓,高掌遠蹠,以流河曲,厥跡猶存。” 薛綜 註:“ 巨靈 ,河神也……古語云:此本一山當河,水過之而曲行,河之神以手擘開其上,足蹋離其下,中分為二,以通河流。手足之跡,於今尚在。” 唐 李白 《西嶽雲台歌送丹丘子》詩:“ 巨靈 咆哮擘兩山,洪波噴流射東海。” 元 張翥 《題華山圖》詩:“ 巨靈 高掌削芙蓉,影落 黃河 一絲水。” 清 吳廷楨 《觀潮》詩:“罔象橫衝兩崖束, 巨靈 直擘中流開。”
(2).泛指神靈。 冰心 《寄小讀者》二二:“我 戚叩落亞 如今到 巨靈 那裡去,而我的詛咒卻永遠的追隨著你們!” 阿英 《夜》:“她覺著在眼前的暗黑的空間裡,又仿佛有一個火一般的巨靈。”
(3).謂巨大而強有力。《楚辭·天問》“鼇戴山抃” 王 逸 注引《列仙傳》:“有巨靈之鼇,背負 蓬萊 之山而抃舞。” 魯迅 《集外集拾遺·<梅斐爾德木刻士敏土之圖>序言》:“作者即在說出怎樣地用了巨靈的努力,這才能使被破壞了的工廠動彈,沉默了的機器運轉的顛末來。”
(4).神話中的矮人。《漢武故事》:“ 東郡 送一短人,長七寸……召 東方朔 問。 朔 至,呼短人曰:‘巨靈,汝何忽叛來,阿母還未?’” 漢 郭憲 《洞冥記》卷四:“唯有一女人,愛悅於帝( 漢武帝 ),名曰 巨靈 。帝傍有青珉唾壺, 巨靈 乍出入其中。”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異五·短人》:“ 長山 之苑城周村間有短人,長可尺許,鬚眉手足皆具,能按拍而歌。問之,雲年三十餘矣。豈 巨靈 僬僥之類耶!”
箭括
(1).箭的末端。 清 劉獻廷 《廣陽雜記》卷三:“ 姜子發 云:‘曾聞 朱未孩 言,火砲中彈子,必於沙中磨之極圓,出砲門後,空中之氣,不能阻礙,其去必遠,搗蚯蚓成漿,以箭括淬之,其鋒之銛利,過於磨錯。’”
(2).山名。即 岐山 。在 陝西省 岐山縣 東北,最高處曰 箭括嶺 ,嶺巔有缺,形似箭括,故名。 清 宋琬 《華岳》詩:“ 扶桑 萬里天鷄曙, 箭括 三更石馬鳴。”
迤邐
亦作“ 迤里 ”。亦作“迆邐”。1.曲折連綿貌。 南朝 齊 謝朓 《治宅》詩:“迢遰南川陽,迤邐西山足。” 宋 柳永 《鳳棲梧》詞之三:“玉樹瓊枝,迆邐相偎傍。” 丁玲 《小火輪上》:“她把眼從窗戶望出去,是迤邐不斷的青山。”
(2).指唱歌聲和鳥鳴聲的悠揚圓轉。 元 朱庭玉 《夜行船·春曉》套曲:“迤邐鶯啼共燕語,偏向閒庭戶。”
(3).斜延貌;延伸貌。 宋 蘇軾 《錄進單鍔吳中水利書》:“蓋本處地勢,自 銀林堰 以西,地形從東迤邐西下。” 鄭觀應 《盛世危言·邊防上》:“在東北、西北,由 東三省 、內外 蒙古 迤邐而至 新疆 ,又在在與 俄 接壤。”
(4).緩行貌。《古今小說·眾名姬春風吊柳七》:“ 柳七 官人別了眾名姬,擕著琴劍書箱,扮作遊學秀士,迤邐上路。” 蘇曼殊 《斷鴻零雁記》第二七章:“余頽僵如屍,幸賴 法忍 扶餘,迤邐而行。” 汪曾祺 《故里三陳》:“和這個胖女人較了半天勁,累得他筋疲力盡,他迤里歪斜走出來。”
(5).漸次;逐漸。 宋 蘇軾 《與楊元素書》之八:“厥直六百千,先只要二百來千,餘可迤邐還。” 宋 賀鑄 《更漏子》詞:“迆邐黃昏,景陽鐘動,臨風隱隱猶聞。”《古今小說·閒雲庵阮三償冤債》:“﹝ 阮三 ﹞每夜如此,迤邐至二十日。”
何洛文名句,行經平靖關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