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唐代權德輿的《省中春晚忽憶江南舊居戲書所懷因寄兩浙親故雜言》
全文:
前年冠獬豸,戎府隨賓介。
去年簪進賢,贊導法宮前。
今茲戴武弁,謬列金門彥。
問我何所能,頭冠忽三變。
野性慣疏閒,晨趨興暮還。
花時限清禁,霽後愛南山。
晚景支頤對尊酒,舊遊憶在江湖久。
庾樓柳寺共開襟,楓岸煙塘幾攜手。
結廬常占練湖春,猶寄藜床與幅巾。
疲羸只欲思三徑,戇直那堪備七人。
更想東南多竹箭,懸圃琅玕共蔥蒨。
裁書且附雙鯉魚,偏恨相思未相見。
參考注釋
東南
介於東和南之間的方向
方是時,博雞者以義聞東南。——明· 高啟《書博雞者事》
竹箭
(1).即篠。細竹。《管子·小匡》:“是以羽旄不求而至,竹箭有餘於國,奇怪時來,珍異物聚。”《爾雅·釋地》:“東南之美者,有 會稽 之竹箭焉。” 唐 高適 《宋中送族侄式顏》詩:“鄉山西北愁,竹箭東南美。” 清 唐孫華 《讀<中州集>周迂齋著詩意猶未盡戲賦十四韻》:“森束牙籌狹,分裁竹箭纖。” 魯迅 《故事新編·理水》:“只要站在大門口,也總有什麼新鮮的物事看:今天來一車竹箭,明天來一批松板……拉向皇城那面去。”
(2).竹製的利箭。《慎子》佚文:“ 河 之下 龍門 ,其流駛如竹箭,駟馬追弗能及。”後因以“竹箭”喻河流迅疾。 唐 劉禹錫 《述舊賀遷寄陝虢孫常侍》詩:“關頭古塞 桃林 靜,城下長河竹箭迴。” 清 趙翼 《清江浦送費制府入為大司馬》詩:“竹箭河流循軌穩, 萑苻 兵掃伏隍空。”
懸圃
傳說在 崑崙山 頂。有金台、玉樓,為神仙所居。也稱 玄圃 。後泛指仙境。語出《楚辭·天問》:“ 崑崙 懸圃 ,其凥安在?” 王逸 註:“ 崑崙 ,山名也,其巔曰 縣圃 ,乃上通於天也。”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辨騷》:“ 崑崙 、 懸圃 ,非經義所載,然其文辭麗雅,為詞賦之宗。” 唐太宗 《帝京篇》之十:“無勞上 懸圃 ,即此對神仙。”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續錄二》:“所謂 瑤池 、 懸圃 ,珠樹芝田,概乎未見。”
琅玕
(1) 似玉的美石
美人贈我金琅玕,何以報之雙玉盤。——漢· 張衡《四愁詩》
(2) 傳說和神話中的仙樹,其實似珠;比喻珍貴、美好之物
服常樹,其上有三頭人,伺琅玕樹。——《山海經》
(3) 翠竹的美稱
剖劈青琅玕,家家蓋牆屋。——唐· 白居易詩
蔥蒨
亦作“蔥蒨”。1.草木青翠茂盛貌。 南朝 梁 江淹 《池上酬劉記室》詩:“蔥蒨亘華堂,葐蒀雜綺樹。” 唐 劉禹錫 《史隱亭述》:“澂明峭絶,靃靡蔥蒨。” 唐 李德裕 《金松賦》:“含春藹而蔥蒨,映夕陽而的皪。” 清 王滔 《記香港總督燕制軍東遊》:“﹝想其見﹞山川之秀淑,林木之蔥蒨,必有暢然怡然,而惝然若失者。”
(2).青綠色。 南朝 梁 江淹 《顏特進延之侍宴》詩:“青林結冥濛,丹巘被蔥蒨。” 宋 梅堯臣 《依韻和歐陽永叔同游近郊》:“ 洛水 橋邊春已回,柳條蔥蒨眼初開。” 清 李瀅 《望羅浮歌》:“蔥蒨見怪竹,吚啞聽碧鷄。”
(3).華美,艷麗。 南朝 梁 鍾嶸 《詩品》卷上:“﹝ 張協 ﹞詞采蔥蒨,音韻鏗鏘,使人味之,亹亹不倦。”《樂府詩集·燕射歌辭三·隋宴群臣登歌》:“車旗煜爚,衣纓蔥蒨。” 唐 殷寅 《銓試後徵山別業寄源侍御》詩:“朱紱何赫赫,綉衣復蔥蒨。” 宋 周密 《台城路》詞:“盈盈笑靨,映珠絡玲瓏,翠綃蔥蒨。”
(4).比喻才華橫溢。 明 湯顯祖 《龍沙宴作贈王翼清大憲》詩:“四明 山海 姿,公才發蔥蒨。”
權德輿名句,省中春晚忽憶江南舊居戲書所懷因寄兩浙親故雜言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