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白玉蟾的《聽趙琴士鳴弦》
全文:
我尋屏跡到猿啼,雲滿山前花滿溪。
高峰壁立七十二,風生兩腋天可梯。
鍊師兩鬢東風黑,紺天不流月光白。
檐牙咬雨昨已晴,松幄張空夜瑟瑟。
興濃抱石玄以輕,得意七弦橫玉繩。
膝頭指弄響玲玲,燦然奪目三十星。
初如雨滴芭蕉夜,久坐梧桐猿嘯罷。
宛然幽澗聽鳴泉,偶雜修篁戛清夏。
先疑易水渡荊軻,已轉似勸無渡河。
美人金帳別項籍,壯士鐵笛吹孟婆。
不然雙雉兩南北,或者婦牽蘇武服。
弦中何似湘妃怨,指下為甚明妃哭。
又非林下感蠨蛸,更匪胡笳叫晚秋。
自然雁聲下遙塞,忽覺蟬噪過南樓。
君休彈終我畏聽,滿懷今古興亡病。
蒼梧雲愁虞舜遠,鼎湖雲出軒轅冷。
一聲一聲復一聲,不管世間銀髮生。
彈盡天涯夕陽影,又向山中彈月明。
胡長卿,去已久,韓飛瓊,無此手。
玉帝聞未曾,人間空白首。
柳花霏霏滿江城,城外海棠紅淚傾。
恐君餘思更未已,為我春晝聞晴鶯。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自然
(1) 宇宙萬物;宇宙生物界和非生物界的總和,即整個物質世界,自然界
改造自然
自然之理也。——宋· 歐陽修《新五代史·伶官傳》
擇於自然。——赫胥黎著、 嚴復譯《天演論》
近於自然。——蔡元培《圖畫》
(2)
(3) 屬於或關於自然界的、存在於或產生於自然界的、非人為的
自然現象
自然之驗。——《史記·貨殖列傳》
(4) 不勉強,不拘束,不呆板
他的動作很自然
復得返自然。(指無拘無束的田園生活)。——晉· 陶淵明《歸園田居》
自然蛾眉。——唐· 李朝威《柳毅傳》
(5) 不經人力干預而自由發展
聽其自然
(6) 當然
帶露折花,色香自然要好得多。——魯迅《朝花夕拾》
蟬噪
(1).蟬聲喧聒。 南朝 梁 王籍 《入若耶溪》詩:“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 唐 皮日休 陸龜蒙 《開元寺避暑聯句》:“靜潭蟬噪少,涼步鶴隨遲。” 前蜀 韋莊 《和薛先輩見寄初秋寓懷即事》:“蟬噪因風斷,鱗游見鷺沉。”
(2).譏諷詩文多浮辭濫調,無病呻吟。 唐 韓愈 《薦士》詩:“ 齊 梁 及 陳 隋 ,眾作等蟬噪。” 清 姚鼐 《題句容學博馮墨香小照》詩:“捲軸紛牛毛,題詠亂蟬噪。”
南樓
(1).在南面的樓。 南朝 宋 謝靈運 有《南樓中望所遲客》詩。 聞人倓 註:“ 靈運 《游名山志》:‘ 始寧 又北轉一汀,七里,直指舍下園南門樓,自南樓百許步對 橫山 。’” 唐 杜甫 《登兗州城樓》詩:“東郡趨庭日,南樓縱目初。” 宋 陸游 《蝶戀花·離小益作》詞:“千里斜陽鐘欲暝,憑高望斷南樓信。”
(2).古樓名。在 湖北省 鄂城縣 南。又名 玩月樓 。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容止》:“ 庾太尉 ( 庾亮 )在 武昌 ,秋夜氣佳景清,使吏 殷浩 、 王胡之 之徒登 南樓 理詠。” 唐 李白 《陪宋中丞武昌夜飲懷古》詩:“清景 南樓 夜,風流在 武昌 。”按 晉 武昌縣 ,為 武昌 郡治,即今 鄂城縣 。 唐 武昌縣 屬 鄂州 江夏郡 ,即今 武漢市 武昌 。 李白 所詠 南樓 ,實際上不是 庾亮 等所登的 南樓 。 宋 蘇軾 《九日次韻王鞏》:“聞道郎君閉東閣,且容老子上 南樓 。”
(3).古樓名。在 湖北省 武漢市 武昌 黃鶴山 頂。一名 白雲樓 ,又名 岑樓 。 清 乾隆 中毀, 畢沅 重修之。 宋 陸游 《入蜀記》:“二十七日,郡集於 南樓 ,在 儀門 之南 石城 上,一曰 黃鶴山 。制度閎偉,登望尤勝。 鄂州 樓觀為多,而此獨得江山之要會, 山谷 所謂‘ 江 東 湖 北行畫圖, 鄂州 南樓天下無’是也。”
(4).古樓名。在 湖南 潭州 (今 長沙市 )。 唐 杜甫 《舟中夜雪有懷盧十四侍御弟》詩:“暗度 南樓 月,寒深 北渚 雲。” 仇兆鰲 註:“ 邵 注謂 南樓 在 武昌 。 顧 注謂 南樓 在 岳陽 。 廬 注據 柳子厚 《長沙驛前南樓感舊》詩為證,是 南樓 即在 潭州 。”
(5).古樓名。在 湖北省 江陵縣 東南。 唐 張九齡 嘗登此樓賦詩。 宋 張栻 重修,改名 曲江樓 。 宋 朱熹 《江陵府曲江樓記》:“ 敬夫 一日與客往而登焉……於是顧而嘆曰:‘此亦 曲江公 所謂 江陵郡 城 南樓 者邪!’”
(6).古樓名。在 廣西省 宜山縣 南,有 宋 黃庭堅 所書《范滂傳》刻石。 宋 嘉熙 中毀去。參閱《明一統志》及《慶遠府志》。
(7).古樓名。在 雲南省 昆明市 南。 明 西平侯 沐英 駐節此處,題曰“ 南樓 望遠”, 劉有年 有記。
白玉蟾名句,聽趙琴士鳴弦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