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唐代劉得仁的《送錢給事赴虢州》
全文:
帝心憂虢俗,暫輟掖垣臣。
疲瘵初承制,鄉閭似得春。
化成應有瑞,位重轉聞貧。
用作鹽梅日,爭回臥轍人。
參考注釋
疲瘵
(1).患病;疾病。《三國志·魏志·陳思王植傳》“帝輒優文答報” 裴松之 注引 三國 魏 魚豢 《魏略》:“今部曲皆年耆,臥在牀席,非糜不食,眼不能視,氣息裁屬者凡三十七人,疲瘵風靡,疣盲聾聵者二十三人。”《法苑珠林》卷三七:“比丘曰:‘ 世常 應自洗我足。’ 常 曰:‘年老疲瘵,以奴自代。’” 宋 歐陽修 《論按察官吏狀》之二:“兵興累年,天下困弊,飢荒疲瘵。”
(2).凋敝。 宋 范仲淹 《上執政書》:“宜其別制考課,重議賞罰,激朝端之俊傑,救天下之疲瘵。”《續資治通鑑·宋哲宗元祐六年》:“嚴邊備以杜強鄰之窺覦,走軺傳以察遠方之疲瘵。”
(3).睏乏疲弱之人。 唐 白居易 《授武元衡門下侍郎平章事制》:“信及夷貊,恩加疲瘵。” 唐 薛能 《春日重遊平湖》詩:“官職已辜疲瘵望,詩名空被後生傳。” 宋 陳師道 《回棣州守》:“伏惟某官清白承家,文明燭物,出入省寺,已宣布於風聲;選用循良,足慰安於疲瘵。”
承制
(1).謂秉承皇帝旨意而便宜行事。《後漢書·吳漢傳》:“ 鴻 召見 漢 ,甚悅之,遂承制拜為 安樂 令。”《晉書·宣帝紀》:“ 申儀 久在 魏興 ,專威疆埸,輒承制刻印,多所假授。”《明史·陳友定傳》:“﹝ 友定 ﹞頗任威福,所屬違令者輒承制誅竄不絶。”
(2).稱開府承制之官。 宋 蘇舜欽 《慶州敗》詩:“國家防塞今有誰?官為承制乳臭兒。”
鄉閭
亦作“鄊閭”。1.古以二十五家為閭,一萬二千五百家為鄉,因以“鄉閭”泛指民眾聚居之處。《管子·幼官》:“閒男女之畜,修鄉閭之什伍。”《南齊書·禮志上》:“郡縣有學,鄉閭立教。” 宋 王安石 《原教》:“夫婦者無失其為夫婦也,率是也有賞,不然則罪,鄉閭之師,族酇之長。”
(2).家鄉;故里。 三國 魏 阮籍 《大人先生傳》:“少稱鄉閭,長聞邦國。” 宋 曾鞏 《應舉啟》:“足跡不游於場屋,姓名不署於鄉閭。” 元 秦竹村 《行香子·知足》曲:“壯歲鄉閭,養志閒居。” 清 朱彝尊 《題張上舍劭竹林獨坐圖》詩:“十年不對鄉閭竹,垞北垞南思殺*人。” 清 汪文桂 《秋日同季弟歸里和韻》:“秋深才得返鄊閭,弱弟偕行賦《遂初》。”
(3).鄉親;同鄉。《後漢書·朱儁傳》:“ 儁 以孝致名,為縣門下書佐,好義輕財,鄉閭敬之。”《舊唐書·高季輔傳》:“醜言過行,見嗤於鄉閭;忘義私昵,取擯於親族。” 宋 蘇轍 《巢谷傳》:“予以鄉閭,故幼而識之。” 明 無名氏 《白兔記·祭賽》:“鄉閭來朝賀,社戶保災非。”
劉得仁名句,送錢給事赴虢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