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時搜士遍丘園,束帛徵求忽到門

王佑詩三山樵者歌為湖廣僉事王子正賦

名句出處

出自明代王佑詩的《三山樵者歌為湖廣僉事王子正賦》

全文:
福州城裡三山好,聞爾采樵曾結廬。
每嘆為官出山早,何如習隱在山居。
山中喬木凌霜雪,清廟明堂嗟未得。
豈無松柏成棟樑,亦有椅桐中琴瑟。
我修我斧持我斨,清曉出門行路長。
初涉寒流度前澗,更攀危石上高崗。
崗頭遙望扶桑日,海底紅輪涌波碧。
照耀青天絕片雲,奔崖翠壁光相射。
黃鸝谷口鳴嚶嚶,白石峰陰同坐行。
辛苦不辭長食力,幽棲已慣豈逃名。
大材當為時愛惜,朽朴由來足薪積。
許許寧知歌自悲,**遠聽聲何急。
日斜樵伴邀同歸,萬壑千岩行者稀。
薄靄餘霏昏竹徑,斜陽返照入荊扉。
當時自分貧亦足,與世相違謝榮辱。
玉局時來石上看,青編夜照薪餘讀。
明時搜士遍丘園,束帛徵求忽到門
金馬玉堂親召見,繡衣鐵鉞遠旬宣。
山中白雲隨共住,甚欲還山不能去。
芳草應迷行徑蹤,綠蘿長覆棲閒處。
吁嗟窮達在人生,俛仰興懷感慨並。
傅說旁求從版築,阿衡聘起自躬耕。
古來出處有如此,豈但於今應時起。
報效垂休竹帛間,還歸重臥雲蘿里。

王佑詩詩詞大全

參考注釋

明時

(1).闡明天時的變化。《易·革》:“君子以治厤明時。” 孔穎達 疏:“脩治厤數以明天時也。” 南朝 梁 陸倕 《新刻漏銘》:“治歷明時,盈縮之度無準。” 明 王守仁 《傳習錄》卷中:“治歷明時之本,固在於此也。”

(2).指政治清明的時代。古時常用以稱頌本朝。《隸續·漢沛相范皮闕》:“嗟痛明時, 仲治 旡年。” 三國 魏 曹植 《求自試表》:“志欲自效於明時,立功於聖世。” 嚴復 《戊戌八月感事》詩:“求治翻為罪,明時誤愛才。”

丘園

(1).家園;鄉村。《易·賁》:“六五,賁於丘園,束帛戔戔。” 王肅 註:“失位無應,隱處丘園。” 孔穎達 疏:“丘謂丘墟,園謂園圃。唯草木所生,是質素之所。”後以“丘園”指隱居之處。 漢 蔡邕 《處士圂叔則銘》:“潔耿介於丘園,慕七人之遺風。”《舊唐書·劉黑闥傳》:“天下已平,樂在丘園為農夫耳。起兵之事,非所願也。” 清 方文 《宋遺民詠·劉會孟辰翁》:“羣薦不入官,丘園從所好。”

(2).指隱逸。 唐 陳子昂 《申宗人冤獄書》:“臣知其忠,然非是丘園之賢,道德之茂。” 唐 蘇鶚 《杜陽雜編》卷上:“上每臨朝,多令征四方丘園才能學術,直言極諫之士。” 宋 范仲淹 《與翰長學士書》:“或稍寧息,或得將帥,即有丘園之請,以全苦節。”

(3).指墳墓。《資治通鑑·後唐明宗長興三年》:“乃遣供奉 李存瓌 賜 知祥 詔曰:‘ 董璋 狐狼,自貽族滅。卿丘園親戚皆保全全,所宜成家世之美名,守君臣之大節。’” 胡三省 註:“言 董光業 族誅,而 孟知祥 墳墓甥侄皆無他。”

束帛

捆為一束的五匹帛。古代用為聘問、饋贈的禮物。《易·賁》:“束帛戔戔。”《周禮·春官·大宗伯》“孤執皮帛” 漢 鄭玄 註:“皮帛者,束帛而表以皮為之。” 賈公彥 疏:“束者十端,每端丈八尺,皆兩端合卷,總為五匹,故云束帛也。” 晉 葛洪 《抱朴子·欽士》:“是以明主旅束帛於窮巷……而以致賢為首務,得士為重寳。” 唐 元稹 《陽城驛》詩:“何以持為聘?束帛藉琳球。”《資治通鑑·後晉齊王開運二年》:“今優人一談一笑稱旨,往往賜束帛、萬錢、錦袍、銀帶,彼戰士見之,能不觖望?”

徵求

1.徵收;求索。《穀梁傳·桓公十五年》:“古者諸侯時獻於天子,以其國之所有,故有辭讓而無徵求。” 唐 杜甫 《又呈吳郎》詩:“已訴徵求貧到骨,正思戎馬淚盈巾。” 宋 秦觀 《進策·論議上》:“故 楊炎 變之以為兩稅之法,已而盜起兵興,徵求無節,法又大弊。” 明 何景明 《冬雨率然有二十韻》:“徵求皮肉盡,枯骨待削剝。” 清 薛福成 《庸盦筆記·軼聞·入相奇緣》:“性貪黷無厭,徵求財貨,皇皇如不及。”

2.徵召訪求;徵詢。《後漢書·西南夷傳·邛都夷》:“先以詔書告示三郡,密徵求武士。” 唐 高適 《留別鄭三韋九兼洛下諸公》詩:“幸逢明聖多招隱,高山大澤徵求盡。” 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經籍會通一》:“ 宋氏 徵求,力倍功半。”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藝六·杼山集牒》:“凡天下圖書之遺逸,賢才之隱滯,則承旨而徵求焉。” 巴金 《家》三十:“ 覺新 也奉了祖父的命令來徵求 覺民 的意見。”

3.猶徵逐。謂交往過從。 明 陳子龍 《分詠西京雜記得新豐》:“憶昔初從 豐 沛 游,少年屠狗相徵求。”

王佑詩名句,三山樵者歌為湖廣僉事王子正賦名句

詩詞推薦

明時搜士遍丘園,束帛徵求忽到門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