勢動羽鱗應若是,韻諧宮徵亦相侔
蔡必勝 《玉泉瀑》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蔡必勝的《玉泉瀑》
全文:
珠箔飛空澗布流,卷舒曾不用銀鉤。
懸崖灑灑清涵雪,越壑溶溶冷澀秋。
勢動羽鱗應若是,韻諧宮徵亦相侔。
水晶不礙晴峰月,分付山靈夜莫收。
參考注釋
羽鱗
(1).指鳥類和魚類。 清 孫枝蔚 《園中作》詩:“經營只是緣詩酒,德澤猶能及羽鱗。”
(2).猶魚雁。指書信。 明 劉兌 《嬌紅記》:“藉君憐舊日,莫絶羽鱗音。”
若是
——一般用在偏正複句中偏句的開頭,表示假設,相當於“要是”、“如果”,正句中常用“就”、“便”跟它相呼應
若是似都管看待我們時,並不敢怨悵。——《水滸傳》
他若是不去,我們就讓別人去
宮徵
1.古代五音中宮音與徵音的並稱。 漢 劉向 《說苑·善說》:“ 雍門子周 引琴而鼓之,徐動宮徵,微揮羽角,切終而成曲。” 三國 魏 嵇康 《琴賦》:“羽角俱起,宮徵相證。” 唐 杜牧 《感懷詩》:“急熱同手足,唱和如宮徵。” 清 趙翼 《偶書》詩:“兩耳未甚聾,已難辨宮徵。”
2.泛指樂曲。 宋 秦觀 《點絳唇》詞:“月轉烏啼,畫堂宮徵生離恨。” 清 洪昇 《長生殿·傳概》:“先聖不曾刪《鄭》《衛》,吾儕取義翻宮徵。”
3.泛指聲調。 南朝 齊 陸厥 《與沉約書》:“前英已早識宮徵,但未屈曲指的,若今論所申。” 唐 房玄齡 《諫伐高麗表》:“文鋒既振,則宮徵自諧。”
相侔
亦作“ 相牟 ”。相等;同樣。 隋 江總 《攝山棲霞寺碑》:“地祇來格,天眾追游。五時無爽,七處相牟。” 宋 王禹偁 《黑裘》詩:“ 晏嬰 三十年,庶幾跡相侔。” 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三墳補逸下》:“﹝《周書》﹞至《大匡》以後,章首率有序,詞氣儼與《誥》《誓》相侔。” 許地山 《狐仙》:“若娶一個知識與我不相侔的女子,她對我底事業,只能讚嘆,不能參議,那么,對於家庭生活上自然要少了許多紛爭。”
蔡必勝名句,玉泉瀑名句
名句推薦
雞犬仙同舉,真靈位久淪
錢鍾書《當步出夏門行》
詩詞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