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唐代皇甫冉的《彭祖井(一本題上有奉和王相公五字)》
全文:
上公旌節在徐方,舊井莓苔近寢堂。
訪古因知彭祖宅,得仙何必葛洪鄉。
清虛不共春池竟,盥漱偏宜夏日長。
聞道延年如玉液,欲將調鼎獻明光。
參考注釋
清虛
(1).清淨虛無。《文子·自然》:“ 老子 曰:‘清虛者天之明也,無為者治之常也。’” 三國 魏 阮籍 《首陽山賦》:“且清虛以守神兮,豈慷慨而言之。”《南史·王固傳》:“﹝ 王固 ﹞清虛寡慾,居喪以孝聞。”
(2).清潔虛空。 宋 羅大經 《鶴林玉露》卷十一:“若疏食菜羹,則腸胃清虛,無滓無穢,是可以養神也。”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蓮香》:“次夜,果出刀圭藥啖生。頃刻,洞下三兩行,覺臟腑清虛,精神頓爽。”
(3).太空;天空。 晉 葛洪 《抱朴子·勗學》:“令抱翼之鳳,奮翮於清虛;項領之駿,聘跡於千里。” 唐 杜甫 《聽楊氏歌》詩:“滿堂慘不樂,響下清虛里。” 清 李漁 《蜃中樓·授訣》:“若使清虛無障礙,天孫不合阻銀河。” 郭沫若 《屈原賦今譯·離騷》:“讓超邁的精神在清虛中馳騁。”
(4).指月宮。 五代 譚用之 《江邊秋夕》詩:“七色花虯一聲鶴,幾時乘興上清虛。”
(5).指風露。 唐 孟郊 《北郭貧居》詩:“欲識貞靜操,秋蟬飲清虛。”
不共
(1).不恭。共,“ 恭 ”的古字。《左傳·僖公二十七年》:“公卑 杞 , 杞 不共也。” 杜預 註:“共音恭,本亦作恭。”《管子·四稱》:“不與善人,唯其所事。倨敖不共,不友善士。” 明 劉基 《三月癸酉大雨震電庚辰大雨雪》:“抑小民之失其所,而祭祀之不共歟,何上天降鑒之若是也。”
(2).不具備。《國語·魯語下》:“具舟除隧,不共有法。” 韋昭 註:“共,具也。”
(1).不與,不和。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二:“不共你搖嘴掉舌,不共你鬦爭鬦合。”
(2).不同。 宋 孫光憲 《上行杯》詞:“臨極浦,故人相送,去住心情知不共。”
盥漱
洗漱
偏宜
最宜;特別合適。 前蜀 李珣 《浣溪紗》詞:“入夏偏宜澹薄妝,越羅衣褪鬱金黃。”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一:“低矮矮的冠兒偏宜戴,笑吟吟地喜滿香腮。” 粵劇 《關漢卿》第四場:“近時有些婆娘們,道著難曉,說著難知,舊恩忘卻,新愛偏宜。”
夏日
(1) 夏天
夏日葛衣。——《韓非子·五蠹》
(2) 夏季的太陽
夏日炎炎似火燒
皇甫冉名句,彭祖井(一本題上有奉和王相公五字)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