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唐代白居易的《因沐感發,寄朗上人二首》
全文:
年長身轉慵,百事無所欲。
乃至頭上發,經年方一沐。
沐稀發苦落,一沐仍半禿。
短鬢經霜蓬,老面辭春木。
強年過猶近,衰相來何速。
應是煩惱多,心焦血不足。
漸少不滿把,漸短不盈尺。
況茲短少中,日夜落復白。
既無神仙術,何除老死籍?只有解脫門,能度衰苦厄。
掩鏡望東寺,降心謝禪客。
衰白何足言,剃落猶不惜。
參考注釋
神仙
(1) 神話中指能力非凡、超脫塵世、長生不老的人物
神仙詭誕之說,謂顏太守以兵解, 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蟬脫,實未嘗死。——《梅花嶺記》
(2) 道家指人所能達到的至高神界的人物。比喻能預料或看透事情的人;又比喻逍遙自在、無牽無掛的人
死籍
迷信謂陰司登錄人死期的冊籍。 唐 白居易 《寄盧少卿》詩:“《老》誨心不亂,《莊》誡形太勞,生命既能保,死籍亦可逃。” 唐 白居易 《同微之贈別郭虛舟鍊師五十韻》:“嗟我天地間,有術人莫知。得可逃死籍,不唯走三屍。”
只有
(1) 表示必需的條件,下文常用“才”、“方”呼應
只有依靠民眾,才能做好普查工作
(2) 唯有;僅有
只有他知道內情
解脫
(1) 佛教指脫離苦惱,自在無礙
果解脫否。——清· 全祖望《梅花嶺記》
(2) 甩掉;脫身
諸事紛擾,使他無以解脫
(3) 開脫
為人解脫罪責
苦厄
苦難,災厄。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施鹿林東涸池》:“受胎出胎,備經苦厄。” 明 李贄 《心經提綱》:“本無生死可得,故能出離生死苦海,而度脫一切苦厄焉。”《紅樓夢》第一○一回:“至今山上猶見談經之處,天花散漫,所求甚靈,時常顯聖,救人苦厄。” 郭沫若 《文藝論集·論中德文化書》:“欲消除人類的苦厄,則在效法自然,於自然沉默之中,聽出雷鳴般的說教。”
白居易名句,因沐感發,寄朗上人二首名句
名句推薦
何處系徵車?滿街煙柳斜
沈祖棻《菩薩蠻 丁五之秋,倭禍既作,南京震動。避》
詩詞推薦
![既無神仙術,何除老死籍?只有解脫門,能度衰苦厄 詩詞名句](/img/7/d01/nBnau4Wa4lWZ3dHZj9ycldWYtl2Lt92YucmbhdnbhlGZpNmLt9yL6MHc0RH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