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郭印的《十一月四日陪諸公游神泉南山院二十韻》
全文:
官閒訪招提,偶作南山游。
門前喬木陰,蒼藤掛髯虬。
野僧出迎我,貌古氣且柔。
相將入壺中,水竹淨雙眸。
萬竿團修翠,一溪皺橫流。
長橋翼方沼,彷佛疑行舟。
角門通細路,崎嶇上層丘。
樹色老欲暝,風聲寒自颼。
佛閣瞰澄碧,下有百丈湫。
客言龍所邑,不受魚與鰌。
行行更小亭,羅坐得小休。
石罅流清泉,甘冷無與儔。
濯足夫豈敢,洗耳良末由。
自憐山中人,十載冠壓頭。
公檄聽奔走,端似置書郵。
惟有煙霞疾,沈綿未肯瘳。
邂逅愜幽懷,落日尚遲留。
五斗奚堪戀,十畝亦易求。
要希陶淵明,投紱事農疇。
超然傲塵世,知命復何憂。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佛閣
佛寺的樓閣。 唐 白居易 《月夜登閣避暑》詩:“行行都門外,佛閣正岧嶤。” 元 周伯琦 《九月一日還自上京途中紀事》詩:“佛閣騰雲霧,人家結市闤。”
澄碧
清澈而碧綠
海水澄碧
百丈
(1).極言高、深或遠。 漢 枚乘 《七發》:“上有千仞之峯,下臨百丈之谿。” 南朝 梁 沉約 《新安江水至清淺深見底貽京邑游好》詩:“千仞寫喬樹,百丈見游鱗。” 唐 韓愈 《次同冠峽》詩:“落英千尺墮,遊絲百丈飄。”《北史·西域傳·小月氏國》:“其( 小月氏國 )城東十里,有佛塔,周三百五十步,高八十丈……所謂百丈佛圖也。”
(2).牽船的篾纜。《宋書·朱超石傳》:“時軍人緣 河 南岸,牽百丈, 河 流迅急,有漂渡北岸者,輒為虜所殺略。” 唐 杜甫 《十二月一日》詩之一:“一聲何處送書雁,百丈誰家上瀨船。” 宋 程大昌 《演繁露·百丈》:“ 杜 詩舟行多用百丈,問之 蜀 人,雲,水峻岸石又多廉稜……故劈竹為大瓣,以麻索連貫其際,以為牽具,是名‘百丈’。”《醒世恆言·獨孤生歸途鬧夢》:“從此一路都是上水,除非大順風,方使得布帆,風略小些,便要扯著百丈。你道怎么叫做百丈?原來就是縴子。” 清 黃遵憲 《下水船歌》:“百丈橫牽上瀨舟,三朝三暮見 黃牛 。”
(3).借指井繩。 唐 杜甫 《銅瓶》詩:“銅瓶未失水,百丈有哀音。”
(4). 唐 代名僧 懷海 ,住 洪州 百丈山 ,因以為號,稱“百丈禪師”。參閱《景德傳燈錄·洪州百丈山懷海禪師》。
郭印名句,十一月四日陪諸公游神泉南山院二十韻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