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黃莊的《詩美校書郎彭方迥》
全文:
廬陵間氣歐陽公,宗主文脈魁蘭宮。
給紀詔來簡眷濃,職居館閣譽望隆。
聖明天子是仁宗,拔賢招俊萃群工。
希文何為去匆匆,諫官不言祗蔽蒙。
惟公壁立秉精忠,獨抱鯾論心忡忡。
顯責若訥極匪躬,飄然夷陵凜高風。
高風凜冽誰能同,地靈人傑國不空。
魁名自見六一翁,翱翔天祿名尤崇。
忠肝義膽何其雄,憤彼陰邪後內訌。
崇論宏議要力攻,責彼諫者達四聰。
摧奸擊佞深有功,吁嗟眾目昏如蒙。
劃然見此光瞳瞳,吁嗟眾耳塞如聾。
轟然聞此聲渢渢,丹心一片對穹窿。
名齊歐老壓岱宗,賴有諫臣鑒由中。
賢相意與公議融,全名不作夷陵窮。
公心豈計窮與通,使我躍起激懦衷。
賢哉兩魁碩且洪,仁山突兀文水淙。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魁名
在科舉考試中得第一。 宋 楊萬里 《己亥正月二日送李伯和提乾歸豫章》詩:“眾雛爭先見頭角, 伯診 魁名北斗旁。” 元 柯丹丘 《荊釵記·堂試》:“今朝堂試汝魁名,他日須知作上卿。”
自見
自我表白;顯露自己。 漢 司馬遷 《報任少卿書》:“垂空文以自見。” 宋 曾鞏 《贈職方員外郎蘇君墓志銘》:“然古之人,亦不必皆能自見,而卒有傳於後者,以世有發明之者耳。” 明 方孝孺 《復鄭好義書》之二:“所貴乎君子者,以能兼容並蓄,使才智者有以自見,而愚不肖者有以自全。”
(1).猶自知。《莊子·駢拇》:“吾所謂明者,非謂其見彼也,自見而已矣。” 三國 魏 曹丕 《典論·論文》:“家有敝帚,享之千金,斯不自見之患也。”
(2).自然可見。《三國志·魏志·王肅傳》 裴松之 注引 三國 魏 魚豢 《魏略》:“讀書百遍而義自見。”《樂府詩集·相和歌辭十四·艷歌行一》:“語卿且勿眄,水清石自見。” 唐 韓愈 《答劉秀才論史書》:“後之作者,在據事跡實録,則善惡自見。”
六一翁
對 六一居士 的敬稱。 金 元好問 《游承天懸泉》詩:“此翁可是 六一翁 ?四十三年如電抹!” 清 曹寅 《尚中索書真州東園》詩:“子酹 六一翁 ,更誦《歸田》篇。”
翱翔
在空中(常指在高空)飛行或盤旋
展翅翱翔於兩三千米高空的雄鷹,一下子就能發現地面上寬廣範圍內的一隻小兔或小雞。——《眼睛與仿生學》
天祿
(1).天賜的福祿。《書·大禹謨》:“四海困窮,天祿永終。”後常指帝位。《後漢書·桓帝紀贊》:“ 桓 自宗支,越躋天祿。”《周書·宣帝紀》:“帝王之量,未肅而成;天祿之期,不謀已至。” 唐 張說 《鄴都引》:“君不見 魏武 草創爭天祿,羣雄睚眥相馳逐。”
(2).俸祿。《孟子·萬章下》:“弗與共天位也,弗與治天職也,弗與食天祿也。” 唐 李復言 《續玄怪錄·定婚店》:“此人命當食天祿,因子而食邑,庸可煞乎?” 元 湯式 《醉高歌帶繡鞋紅·送大本之任》曲:“老母親賸飡天祿,新夫人穩坐香車。”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太平天囯·天朝田畝制度》:“功勳等臣世食天祿,其後來歸從者,每軍每家設一人為伍卒。”
(3).傳說中獸名。 漢 代多以石雕其形以為飾。《後漢書·靈帝紀》:“復修 玉堂殿 ,鑄銅人四,黃鐘四,及天祿、蝦蟆。” 李賢 註:“天祿,獸也……今 鄧州 南陽縣 北有 宗資 碑,旁有兩石獸,鐫其膊一曰天祿,一曰辟邪。據此,即天祿、辟邪並獸名也。 漢 有 天祿閣 ,亦因獸以立名。” 宋 沉括 《夢溪筆談·異事》:“ 至和 中, 交趾 獻麟,如牛而大,通身皆大鱗,首有一角。考之記傳,與麟不類,當時有謂之山犀者,然犀不言有鱗……今以予觀之,殆天祿也。”
(4). 漢 代閣名。後亦通稱皇家藏書之所。 唐 楊炯 《渾天賦》:“ 馮唐 入於郎署也,兩君而未識; 揚雄 在於 天祿 也,三代而不遷。” 明 徐渭 《芸閣校書篇》詩:“他年在 天祿 ,羞與俗人同。” 清 嚴有禧 《漱華隨筆·採訪遺方》:“不拘抄本刻本,隨時進呈,以廣 石渠天祿 之儲。”參見“ 天祿閣 ”。
(5).酒的代稱。語出《漢書·食貨志下》:“酒者,天之美祿。” 宋 蘇軾 《桂酒頌》序:“ 東坡先生 曰:酒,天祿也。其成壞美惡,世以兆主人之吉凶,吾得此,豈非天哉!”
黃莊名句,詩美校書郎彭方迥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