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曰:詩嘆鳴蜩,聲嘒嘒兮,盛陽則來,太陰逝兮

曹植蟬賦

名句出處

出自魏晉曹植的《蟬賦》

全文:
唯夫蟬之清素兮,潛厥類乎太陰。
在盛陽之仲夏兮,始游豫乎芳林。
實澹泊而寡慾兮,獨怡樂而長吟。
聲皦皦而彌厲兮,似貞士之介心。
內含和而弗食兮,與眾物而無求。
棲高枝而仰首兮,漱朝露之清流。
隱柔桑之稠葉兮,快啁號以遁暑。
苦黃雀之作害兮,患螳螂之勁斧。
冀飄翔而遠托兮,毒蜘蛛之網罟。
欲降身而卑竄兮,懼草蟲之襲予。
免眾難而弗獲兮,遙遷集乎宮宇。
依名果之茂陰兮,托修乾以靜處。
有翩翩之狡童兮,步容與於園圃。
體離朱之聰視兮,姿才捷於獮猿。
條罔葉而不挽兮,樹無乾而不緣。
翳輕軀而奮進兮,跪側足以自閒。
恐余身之驚駭兮,精曾睨而目連。
持柔竿之冉冉兮,運微粘而我纏。
欲翻飛而逾滯兮,知性命之長捐。
委厥體於膳夫。
歸炎炭而就燔。
秋霜紛以宵下,晨風烈其過庭。
氣怛而薄軀,足攀木而失莖。
吟嘶啞以沮敗,狀枯槁以喪。
亂曰:詩嘆鳴蜩,聲嘒嘒兮,盛陽則來,太陰逝兮
皎皎貞素,侔夷節兮。
帝臣是戴,尚其潔兮。

曹植詩詞大全

參考注釋

鳴蜩

蟬的一種,亦稱秋蟬。體黑色,長一寸餘,翅色赭褐,脈黃色,胸腹部下被白*粉,鳴器小而成卵圓形,秋間日沒時常長鳴不已。亦謂蟬鳴叫。《詩·豳風·七月》:“四季秀葽,五月鳴蜩。” 毛 傳:“蜩,螗也。” 孔穎達 疏:“《方言》曰: 楚 謂蟬為蜩, 宋 衞 謂之螗, 陳 鄭 謂之蜋蜩, 秦 晉 謂之蟬。是蜩、蟬一物方俗異名耳。” 宋 范成大 《初歸石湖》詩:“當時手種斜橋柳,無限鳴蜩翠掃空。” 續範亭 《偕友游石屋煙霞並賞滿覺壟初桂》詩:“湖平舞白鷺,樹靜隱鳴蜩。”

嘒嘒

(1).形容星光微小而明亮。《魏書·術藝傳·張淵》:“丈人極陽而慌忽,子孫嘒嘒於參嵎。”原註:“嘒,小貌。孫二星,在子東。” 明 何景明 《憂旱賦》:“朝出日之杲杲兮,夕明星之嘒嘒。”

(2).象聲詞。形容清亮的聲音。《詩·商頌·那》:“鞉鼓淵淵,嘒嘒管聲。” 孔穎達 疏:“嘒嘒然而清烈者,是其管籥之聲。” 朱熹 集傳:“嘒嘒,清亮也。”《詩·小雅·采菽》:“其旂淠淠,鸞聲嘒嘒。” 孔穎達 疏:“其此君子車服旌旂則淠淠然動,得宜其車馬鸞鈴之聲,又嚖嘒然鳴中節。” 元 趙孟頫 《題耕織圖二十四首奉懿旨撰·織·九月》詩:“舍南與舍北,嘒嘒聞車聲。”

(3).象聲詞。蟬鳴聲。《詩·小雅·小弁》:“菀彼柳斯,鳴蜩嘒嘒。” 毛 傳:“蜩,蟬也。嘒嘒,聲也。” 晉 陸機 《擬明月皎夜光》詩:“翻翻歸雁集,嘒嘒寒蟬鳴。” 清 黃景仁 《苦暑行》:“千章黝緑披且死,中有嘒嘒蟬聲聯。” 陳煒謨 《狼筅將軍》:“四周寂無人聲,只嘒嘒的夜蟬高據在柳樹上,鳴著。”

盛陽

旺盛的陽氣。《漢書·五行志中之上》:“其卦曰《歸妹》,言雷復歸,入地則孕毓根核,保藏蟄蟲,避盛陰之害;出地則養長華實,發揚隱伏,宣盛陽之德。” 漢 徐幹 《中論·修本》:“《詩》曰:‘習習谷風,惟山崔巍。何木不死,何草不萎。’言盛陽布德之月,草木猶有枯落而與時謬者,況人事之應報乎?” 晉 夏侯湛 《薺賦》:“含盛陽而弗萌,在太陰而斯育。”《爾雅·釋天》“雨霓為霄雪” 宋 邢昺 疏:“盛陽之氣在,雨水則溫暖,為陰氣薄而脅之不相入,則摶為雹也;盛陰之氣在,雨水則凝滯而為雪,陽氣薄而脅之不相入,則消散而下,因水而為霰。”

太陰

〈方〉∶月亮

曹植名句,蟬賦名句

詩詞推薦

亂曰:詩嘆鳴蜩,聲嘒嘒兮,盛陽則來,太陰逝兮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