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蘇轍的《閉居五詠其四買宅》
全文:
我老未有宅,諸子以為言。
東家欲遷去,余積尚可捐。
一費豈不病,百口儻獲安。
田家伐榆棗,賦役輸緡錢。
長大可雙棟,瑣細堪尺椽。
生理付兒曹,老幸食且眠。
參考注釋
田家
(1) 農家
邀我到田家。——唐· 孟浩然《過故人莊》
(2) 農夫
賦役
(1).賦稅和徭役的合稱。 中國 古代,賦初指兵賦。 春秋 後期,各國逐漸從田畝征賦,賦和稅漸趨混合。 秦 漢 以後,賦指按戶口徵收的稅,徭役則另行徵發,賦和役始有明顯區別。 明 代以後,將按戶口徵發的徭役折征銀兩,把丁稅併入田賦,至 清 則以賦役為田租的專稱。《六韜·盈虛》:“其賦役也甚寡。”《新唐書·食貨志二》:“國家賦役之法,曰租、曰調、曰庸。”《清史稿·食貨志二》:“ 世祖 入 關 ,首免都城居民被兵者賦役三年。”
(2).分配徭役。《資治通鑑·唐僖宗乾符三年》:“ 西川 節度使 高駢 築 成都 羅城,使僧 景仙 規度,周二十五里,悉召縣令庀徒賦役,吏受百錢以上皆死。” 胡三省 註:“賦,布也;分布使之就役也。”
緡錢
(1).用繩穿連成串的錢。《舊唐書·劉悟傳》:“ 悟 少有勇力,叔 逸準 為 汴 帥,積緡錢數百萬於 洛中 , 悟 輒破扃鐍,悉盜用之。”《舊五代史·漢書·王章傳》:“官庫出納緡錢,皆以八十為陌。”《初刻拍案驚奇》卷二:“總計前後錫賚之數,亦有四十七萬緡錢。”
(2).指以千文結紮成串的銅錢, 漢 代作為計算稅課的單位。後泛指稅金。《史記·平準書》:“異時算軺車賈人緡錢皆有差,請算如故。諸賈人末作貰貸賣買,居邑稽諸物,及商以取利者,雖無市籍,各以其物自占,率緡錢二千而一算。諸作有租及鑄,率緡錢四千一算。” 唐 白居易 《息游惰策》:“當豐歲,則賤糴半價不足以充緡錢,遇凶年,則息利倍稱不足以償逋債。” 宋 陸游 《曾文清公墓志銘》:“比賊退,得緡錢六十萬,喪亂之餘,國用賴是以濟。” 清 厲鶚 《東城雜記·紅亭醋庫》:“ 宋 時酒醋皆官庫醖造,納緡錢於戶部。”
蘇轍名句,閉居五詠其四買宅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