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即不離處,誰因悟有無

乾隆會波樓

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會波樓》

全文:
長橋亘水面,一徑接仙壺。
東望當春望,前湖會後湖。
波雖尚未見,冰豈或相殊。
不即不離處,誰因悟有無

乾隆詩詞大全

參考注釋

不即不離

佛教用語,不接近亦不遠離(指人際關係)

有無

亦作“ 有亡 ”。1.有或無。《文選·司馬相如<子虛賦>》:“臣 楚國 之鄙人也,幸得宿衛,十有餘年,時從出遊,游於後園,覽於有無,然猶未能徧覩也。” 李善 註:“覽於有無,謂或有所見,或復無也。” 漢 揚雄 《羽獵賦》:“馳弋乎神明之囿,覽觀乎羣臣之有亡。” 唐 賈島 《送僧》詩:“言歸文字外,意出有無間。”《水滸傳》第三九回:“這個不難,只取牢城營文冊一查,便見有無。”

(2).指家計的豐或薄。《禮記·檀弓上》:“ 子游 問喪具。夫子曰:‘稱家之有亡。’ 子游 曰:‘有亡惡乎齊?’” 陸德明 釋文:“有亡……一音無。” 孔穎達 疏:“亡,無也。言各隨其家計豐薄有無也。” 宋 范仲淹 《宋故乾州刺史張公神道碑》:“﹝公﹞復常好施,與宗族同其有亡。” 沉從文 《從文自傳·我所生長的地方》:“城中人每年各按照家中有無,到天王廟去殺豬,宰羊,磔狗,獻雞,獻魚,求神保佑五穀的繁殖,六畜的興旺,兒女的長成,以及作疾病婚喪的禳解。”

(3).指有餘與不足。《書·益稷》:“懋遷有無化居,烝民乃粒,萬邦作乂。” 孫星衍 疏:“有為有餘,無為不足也。”按,《文選·王融<永明九年策秀才文>之四》引作“有亡”。 唐 韓愈 《原道》:“為之賈以通其有無。” 宋 蘇軾 《過雲龍山人張天驥》詩:“墟里通有無,垣牆任摧倒。” 沉從文 《從文自傳·我所生長的地方》:“商人各負擔了花紗同貨物,灑脫的向深山中村莊走去,同平民作有無交易,謀取什一之利。”

(4).所有。 唐 韓愈 《處士盧君墓志銘》:“其弟 渾 ,以家有無,葬以車一乘於 龍門山 先人兆。” 宋 曾鞏 《故太常博士吳君墓碣》:“其喪父也,以家之有無葬,故葬不緩。”

(5).古代哲學範疇。有,指事物的存在,有“有形、有名、實有”等義;無,指事物的不存在,有“無形、無名、虛無”等義。《老子》:“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論說》:“次及 宋岱 、 郭象 ,鋭思於幾神之區; 夷甫 、 裴頠 ,交辨於有無之域:並獨步當時,流聲後代。”

乾隆名句,會波樓名句

詩詞推薦

  • 倒犯

    陳允平宋代〕百尺鳳皇樓,碧天暮雲初掃。冰華散縞。雙鸞駕鏡懸空窈。婆娑桂影,香滿西風闌乾悄。漸玉魄金輝,飛度千山表
  • 題法雲禪院僧

    王建唐代〕不剃頭多日,禪來白髮長。合村迎住寺,同學乞修房。覺少持經力,憂無養病糧。上山猶得在,自解衲衣裳。
    不即不離處,誰因悟有無 詩詞名句
  • 水龍吟 次前韻二首

    許有壬元代〕此身就健宜閒,莫教七十才休致。招讒賈怨,聲名*赫,文章雄麗。三紀紅塵,一簪華發,消磨豪氣。有清泉白石
  • 應制題畫四首·瀟瀟一幅上

    于慎行明代〕瀟瀟一幅上,秋氣滿楓林。半似隨風引,全疑夾霧陰。遠峰看處暝,疏樹望來深。筆底煙雲色,爭知用作霖。¤
  • 橫槎小隱和潘西疇韻

    葉春芳明代〕野色映湖芳,行藏付一航。按琴看鶴舞,把酒對鷗嘗。景外塵寰遠,吟邊島嶼長。昔人曾市隱,誰道是真狂。
  • 雪谷譚

    張嗣古宋代〕崎嶇鳥道開煙蘿,長松偃蹇聲盪摩。白龍怒吼掛絕壁,蒼兕離立迎清波。枯筇拄破春苔色,雷雨收功神斂跡。窮源
  • 題無盡法師所藏李白廬山觀瀑圖

    大圭元代〕九江西來廬山高,飛流噴薄翻銀濤。白日松頭雪花落,青天雨腳秋聲號。眼前傾覆何草草,世路不須驚蜀道。洗盡
  • 詠懷十首·其二

    李雲龍明代〕妾本燕趙女,羞顏未常開。養成蘭蕙質,晦跡待良媒。芳華易衰謝,常恐春風催。坐見繁花落,悽然動中懷。含睇
  • 挽朱彬聯

    方士淦清代〕杖履憶淮南,賤子曾親床下拜;星霜詹冀北,藎臣新自日邊來。
  • 禪人寫真求贊

    釋正覺宋代〕默默蒲禪,空空世緣。誰賡白雪,我得青氈。萬法之機開兩拳,千僧之檐著一肩。戲蝶栩栩兮物齊春夢,飛鴻冥冥
不即不離處,誰因悟有無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