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明代祁順的《和世殿下送子出閣》
全文:
茅土分封自帝家,王孫仁厚十分嘉。
成周德化今尤盛,麟趾振振未足誇。
參考注釋
成周
(1).古地名。即 西周 的 東都 洛邑 。故址據傳在今 河南省 洛陽市 東郊。《書·洛誥》:“ 召公 既相宅, 周公 往營 成周 。” 宋 趙與時 《賓退錄》卷五:“ 洛陽 者, 周公 營下都以遷 殷 頑民,是為 成周 。”
(2).借指 周公 輔 成王 的興盛時代。 漢 揚雄 《解嘲》:“有建 婁敬 之策於 成周 之世,則繆矣。” 唐 陳陶 《閒居雜興》詩之二:“一顧 成周 力有餘,白雲閒釣五溪魚。” 傅尃 《變雅樓三十年詩征序》:“夫《關雎》始《風》,《清廟》始《頌》,《鹿鳴》始《小雅》,《文王》始《大雅》,撥亂返正,而多士翕化,思進進善,而天下向風, 成周 之盛,虨乎備矣。”
德化
舊指以道德感化人
麟趾
(1).麟足。《漢書·武帝紀》:“詔曰:‘有司議曰,往者朕郊見上帝,西登 隴首 ,獲白麟以饋宗廟, 渥窪水 出天馬, 泰山 見黃金,宜改故名。今更黃金為麟趾褭蹏以協瑞焉。’” 顏師古 註:“ 應劭 曰:‘獲白麟,有馬瑞,故改鑄黃金如麟趾褭蹏以協嘉祉也……’ 武帝 欲表祥瑞,故普改鑄為麟足馬蹏之形以易舊法耳。”後以之為金錠的名稱。 清 龔自珍 《己亥雜詩》之一一八:“麟趾褭蹄式可尋,何須番舶獻其琛?”
(2).《詩·周南·麟之趾》:“麟之趾,振振公子。” 鄭玄 箋:“喻今公子亦信厚,與禮相應,有似於麟。”後以“麟趾”作喻。(1)比喻有仁德、有才智的賢人。 晉 陸雲 《答孫顯世》詩之七:“志擬龍潛,德配麟趾。” 唐 陸贄 《冊杞王妃文》:“克茂鵲巢之規,葉宣麟趾之美。” 清 全祖望 《經史問答·大學中庸孟子問目答盧鎬》:“然其成 文 武 之德者大,破斧缺斨之恫,不足以玷其麟趾騶虞之仁也。”(2)比喻子孫昌盛。 南朝 齊 王融 《三月三日曲水詩序》:“族茂麟趾,宗固盤石。” 宋 蘇軾 《賜彰化軍節度使開府儀同三司判大宗正事宗晟上表乞還職事不允詔》:“朕方慶瓜瓞之茂,而欲觀麟趾之應。” 元 無名氏《抱妝盒》第三折:“天祐 宋 室,螽斯麟趾之慶,當必有期。”
(3).比喻高貴的行跡。 晉 傅鹹 《贈何劭王濟》詩:“豈不企高蹤,麟趾邈難追。”
(4).《詩·周南·麟之趾》的簡稱。 清 錢謙益 《工科給事中方有度授徵仕郎制·母程氏仍前贈》:“《麟趾》之詩,詠公子信厚之德。” 清 張廷玉 《雜興》詩:“《騶虞》有仁心,《麟趾》中規矩。”
(5).同“ 麟止 ”。 宋 陳亮 《<三國紀年>序》:“故自麟趾以來,上下千五六百年,其變何可勝道,散諸天地之間,學者自為紛紛矣。”
振振
(1).眾多貌;盛貌。《詩·周南·螽斯》:“螽斯羽,詵詵兮;宜爾子孫,振振兮。” 馬瑞辰 通釋:“振振,盛也。振振與下章繩繩、蟄蟄皆為眾盛,故《序》但以子孫眾多統之……《傳》訓為仁厚失之。” 陸德明 釋文:“振音真。”《後漢書·章帝八王傳贊》:“振振子孫,或秀或苗。” 唐 歐陽詹 《曲江池記》:“皇皇后辟,振振都人,遇佳辰於今月,就妙賞乎勝趣。” 明 宋濂 《題張如心初修譜敘後》:“積久愈昌,數世之後,將振振繩繩,懸龜繫魚,秉鈞當軸。” 清 惲敬 《贈光祿大夫陳公神道碑銘》:“自古高望華閥,品升於朝,門地著於天下,振振繩繩。”
(2).信實仁厚貌。《詩·周南·麟之趾》:“麟之趾,振振公子。” 毛 傳:“振振,信厚也。” 陸德明 釋文:“振音真。” 唐 柳宗元 《道州文宣王廟碑》:“振振 薛公 ,惟德之造。” 明 張居正 《應制題百子圖》:“應知皇澤遠,麟趾自振振。”
(3).群飛貌。《詩·魯頌·有駜》:“振振鷺,鷺於下。” 毛 傳:“振振,羣飛貌。” 宋 葉適 《葉君宗儒墓志銘》:“鴻冥冥, 芙蓉 之上;鷺振振, 黃塘 之下。”
(4).驕矜貌。《公羊傳·僖公九年》:“ 葵丘 之會, 桓公 震而矜之,叛者九國。震之者何?猶曰振振然。” 何休 註:“亢陽之貌。” 清 梁紹壬 《兩般秋雨盦隨筆·振振》:“《公羊》 葵丘 之會, 桓公 振振然。振振,矜誇也。”
(5).戰慄。 漢 張仲景 《傷寒論·太陽病中》:“身為振振搖者,茯苓、桂枝、白朮、甘草湯主之。”《意林》引《太公金匱》:“ 堯 居民上,振振如臨深淵; 舜 居民上,兢兢如履薄冰。” 唐 李鹹用 《春*宮詞》:“眼光滴滴心振振,重瞳不轉憂生民。”
未足
(1).不足,不能。《後漢書·齊武王縯傳》:“ 舂陵 去 宛 三百里耳,未足為功。” 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丹鉛新錄引》:“今所撰諸書,盛行海內,大而穹宇,細入肖翹,耳目八埏,靡不該綜。即 惠施 、 黃繚 之辯,未足侈也。”
(2).猶言算不得。《太平廣記》卷八七引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傳·支遁》:“ 遁 幼時,嘗與師共論物類,謂鷄卵生用,未足為殺,師不能屈。”
祁順名句,和世殿下送子出閣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