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孫欽臣的《羅浮即景》
全文:
巨鰲掀釣去,何代泛蓬瀛。
百里風光積,崇朝香氣橫。
盤根爭聳拔,峻岭共崢嶸。
傘蓋千重出,笙竽萬籟聲。
望高南鎮越,勢遠北歸溟。
澗險難窮路,花多不記名。
寒流飛白練,怪石疊蒼瓊。
雨向山腰下,雲從洞口生。
喬松隨歲古,異卉逐時榮。
近逼天風冷,遙瞻海日明。
淡煙輕糾素,修蔓密垂纓。
泉涌知無盡,崖危訝欲傾。
深沈宜造化,頃刻變陰晴。
遊客逢岩住,歸僧帶月行。
更尋應有分,再到已忘情。
但恐看難遍,須知畫不成。
惜哉居絕域,不得視公卿。
參考注釋
百里
(1).一百里。謂距離甚遠。《易·震》:“震驚百里,不喪匕鬯。”《詩·大雅·桑柔》:“維此聖人,瞻言百里。”《史記·孫子吳起列傳》:“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將。” 宋 蘇軾 《明君可與為忠言賦》:“心苟無邪,既坐瞻於百里;人思其效,將或錫之十朋。”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二》:“乃知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多有收目前之效而貽後日之憂者,始服 永公 ‘熟慮其後’一言,真‘瞻言百里’也。”
(2).古時諸侯封地範圍。《孟子·萬章下》:“天子之制,地方千里,公侯皆方百里。”後用以稱諸侯國。參見“ 百里之命 ”。
(3).亦謂地小。《孟子·公孫丑上》:“然而 文王 ( 周文王 )猶方百里起,是以難也。”《荀子·仲尼》:“故善用之,則百里之國足以獨立矣。”
(4).古時一縣所轄之地。因以為縣的代稱。《漢書·百官公卿表上》:“縣大率方百里。” 漢 蔡邕 《太尉陳公贊》:“公在百里,有西產之惠,賜命方伯,分 陝 餘慶。” 晉 陶潛 《酬丁柴桑》詩:“秉直司聰,惠於百里。” 唐 王勃 《上明員外啟》:“三冬文史,先兆跡於青衿;百里絃歌,即馳芳於墨綬。”
(5).借指縣令。《後漢書·循吏傳·仇覽》:“ 渙 ( 王渙 )謝遣曰:‘枳棘非鸞鳳所棲,百里豈大賢之路。’” 李賢 註:“時 渙 為縣令,故自稱百里也。”《南齊書·文學傳·崔慰祖》:“帝( 明帝 )欲試以百里, 慰祖 辭不就。” 宋 王禹偁 《畬田詞》序:“苟擇良二千石暨賢百里,使化天下之民如斯民之義,庶乎污萊盡闢矣。”
(6).寶劍名。 晉 崔豹 《古今注·輿服》:“ 吳大帝 有寳刀三,寳劍六。寳劍六:一曰白虹……六曰百里。”
(7).複姓。 春秋 秦 有 百里奚 。見《孟子·萬章上》。
風光
(1) 風景;景物
江南三月好風光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宋· 楊萬里《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毛澤*東《沁園春·雪》
(2) 名勝風景
(3) 光耀,體面(含貶義)
崇朝
終朝。從天亮到早飯時。有時喻時間短暫,猶言一個早晨。亦指整天。崇,通“ 終 ”。《詩·鄘風·蝃蝀》:“朝隮於西,崇朝而雨。” 毛 傳:“崇,終也。從旦至食時為終朝。”《後漢書·蔡邕傳》:“或畫一策而綰萬金,或談崇朝而錫瑞珪。” 唐 陳子昂 《暉上人房餞齊少府使入京府序》:“嗟乎!朝廷子入,期富貴於崇朝;林嶺吾棲,學神仙而未畢。” 元 耶律楚材 《河中春遊有感》詩之四:“崇朝驛騎馳千里,一夜捷書奏九重。” 郭沫若 《井岡山巡禮》詩:“崇朝霖雨欣方霽,公路斷橋不可過。”
香氣
芬香的氣味
孫欽臣名句,羅浮即景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