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明代李之世的《何澹公草堂留題》
全文:
紅塵市上紛相逐,揮汗霪霪如新沐。
陡覺門開景色幽,中有天然圖一幅。
乍疑摩詰輞川居,致態不殊景差縮。
拈墨和煙粗點綴,脫盡蹊畦與甜俗。
閒齋窄窄澹生姿,虛牖蘢蘢映脩竹。
石片縈階龜殼文,瓦塊疊屋魚鱗簇。
牆如端木不遮肩,巷似柴桑詎容轂。
仄徑才穿枝礙眉,荒畦移步莎霾足。
階前貯月兼釀流,鑿渠磬折盤三曲。
潮筋海眼何曾透,瀦得天泉清可掬。
石床不斲亦不磨,移來尚帶苔紋綠。
斷處憑將一線通,波心石罅如蠹木。
墨瀋時翻絮絮煙,鏡光淨抹澄澄谷。
平頭童子置芳餌,躍出錦鱗鬐鬣禿。
擎來掌上不驚人,宛如荷葉龜兒宿。
須臾擲放撇波去,又似排風縱巨瀆。
山間移藥不知名,花底來禽不辨族。
綺石養蒲滴滴滋,陶鎗剪蕙旎旎郁。
疏姿疏韻大宜人,柔綠柔香飽心目。
嘗恨山家籬落幽,好景不入村人腹。
城中半是富人居,拚金買埒猶嫌促。
石室藏身患不牢,鐵關拄戶囚如梏。
誰知澹遠饒古趣,坳土芥舟隨意覆。
睫里焦明隱置巢,頭上蝸牛行戴屋。
閒誦南華齊物篇,更披叔夜養生牘。
笑我勞勞塵鞅人,問君有鄰卜一卜。
參考注釋
石室
(1).古代宗廟中藏神主的石函。《左傳·莊公十四年》“先君 桓公 命我先人,典司宗祏” 晉 杜預 註:“宗祏,宗廟中藏主石室。”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河水四》:“又東南逕 司馬子長 墓北,墓前有廟,廟前有碑。 永嘉 四年, 漢陽 太守 殷濟 瞻仰遺文,大其功德,遂建石室,立碑樹桓。”《新唐書·禮樂志三》:“建石室於寢園,以藏神主,至禘祫之歲,則祭之。”
(2).指石造的墓室。《宋書·禮志二》:“ 漢 以後,天下送死奢靡,多作石室、石獸、碑銘等物。” 唐 楊炯 《為薛令祭劉少監文》:“石室兮沉沉, 蓬萊山 兮寂又陰。” 宋 葉適 《朱文昭母楊氏輓詞》:“古今歸石室,筆削紀萱堂。”
(3).泛指石造之室。比喻極堅固的防守設施。《三國志·吳志·賀邵傳》:“近 劉氏 據三關之險,守重山之固,可謂金城石室,萬世之業,任授失賢,一朝喪沒,君臣係頸,共為羈僕。”
(4).古代藏圖書檔案處。《史記·太史公自序》:“ 周 道廢, 秦 撥去古文,焚滅《詩》《書》,故明堂石室,金匱玉版,圖籍散亂。” 晉 葛洪 《抱朴子·內篇自序》:“雖不足以藏名山石室,且欲緘之金匱,以示識者。”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史傳》:“閲石室,啟金匱,抽裂帛,檢殘竹,欲其博練於稽古也。” 宋 司馬光 《神宗皇帝輓辭》之二:“它年紬石室,光大繼皇墳。” 清 錢謙益 《李自華父可守贈承德郎刑部山東清吏司主事制》:“為觀於石室,視我贊書。”
(5).岩洞。 漢 趙曄 《吳越春秋·勾踐入臣外傳》:“ 吳王 知 范蠡 不可得為臣,謂曰:‘子既不移其志,吾復置子於石室之中。’ 范蠡 曰:‘臣請如命。’” 三國 魏 曹植 《苦思行》:“鬱鬱西嶽巔,石室青青與天連。”《晉書·嵇康傳》:“ 康 又遇 王烈 ,共入山……又於石室中見一卷素書,遽呼 康 往取,輒不復見。” 唐 於鄴 《贈隱者》詩:“石室掃無塵,人寰與此分。” 宋 蘇軾 《游桓山記》:“登 桓山 ,入石室。” 陳毅 《七星岩》詩:“石室嘆鑽天, 景福 祕地藏。”
(6).指傳說中的神仙洞府。 漢 劉向 《真君傳》:“ 赤松子 者, 神農 時雨師也……數往 崑崙山 中,常止 西王母 石室中,隨風雨上下。” 晉 陶潛 《搜神後記》卷一:“ 始興機山 東有兩巖,相向如鴟尾。石室數十所。經過,皆聞有金石絲竹之響。”《剪燈新話·申陽洞記》:“更前百步,豁然開朗,見一石室,榜曰:申陽之洞。守門者數人,裝束如昨夕廟中所睹。” 清 徐喈鳳 《會仙記》:“ 秋鴻 以扇拂壁,忽豁大門,肅 丹忱 入。洞中石室,別有天地。” 黃侃 章炳麟 《遊仙聯句》:“石室坐 王母 ,旁揖 喬 松 儔。”
藏身
躲藏;把身體隱蔽起來,不讓人看見
無處藏身
不牢
(1).不堅實;不牢固。《淮南子·時則訓》:“工事苦慢。” 漢 高誘 註:“慢,不牢也。”
(2).不牢靠,不穩。《三國志·吳志·呂范傳》“遷都督” 南朝 宋 裴松之 注引《江表傳》:“欲濟世務,猶同舟涉海,一事不牢,即俱受其敗。”《京本通俗小說·馮玉梅團圓》:“ 徐信 共 崔氏 商議,此地安身不牢,收拾細軟家財,打做兩個包裹,夫妻各背一個,隨著眾百姓曉夜奔走。”《清平山堂話本·張子房慕道記》:“ 蕭何 穩坐為丞相, 韓信 安邦命不牢。” 草明 《乘風破浪》第五章:“大樹砍不倒,小草站不牢。”
鐵關
宮禁的城門。 唐 崔液 《上元夜》詩之一:“玉漏銀壺且莫催,鐵關金鎖徹明開。”
李之世名句,何澹公草堂留題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