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劉摯的《送蔡景繁赴淮南運使》
全文:
新堤洛水東風峭,下入長淮春浩渺。
淮南使者蓬萊仙,疊鼓鳴鐃畫船曉。
旦時契闊慕聲名,晚歲綢繆親紵縞。
磨鉛並直登瀛州,對案同廳佐京兆。
青蒿長松慚異質,流水高山喜同調。
雖當倥傯喧囂中,不廢樽罍與吟嘯。
歲月撲面來紛紛,冠蓋送客聲擾擾。
北園去歲賦紅梅,南浦今春歌碧草。
黃金龍節使光華,白面書生才縹緲。
世高台閣與省府,偏歷從容譽清劭。
投虛餘刃無足為,澄清百城付談笑。
時行有命又有義,所遇何多亦何少。
未應刻意懷軒裳,知有高情在魚鳥。
黃鵠千歲凌長風,奈此沙邊老鶬鴇。
朝廷羽儀重人物,行聞追鋒賜嚴召。
玉音寄我其無忘,時有歸鴻下雲表。
參考注釋
倥傯
亦作“ 倥傯 ”。亦作“ 倥怱 ”。 1.困苦窘迫。《楚辭·劉向<九嘆·思古>》:“悲餘生之無歡兮,愁倥傯於山陸。” 王逸 註:“倥傯,猶困苦也。”《後漢書·張衡傳》:“誠所謂將隆大位,必先倥傯之也。” 李賢 注引《埤蒼》曰:“倥傯,窮困也。” 唐 韓愈 《人日城南登高》詩:“人生本坦蕩,誰使妄倥傯。” 清 龔自珍 《江左小辨序》:“使倥傯拮据,朝野騷然之世,聞其逸事而慕之,覽其片楮而芳香悱惻。”
(2).事情紛繁迫促。《後漢書·卓茂傳論》:“ 建武 之初,雄豪方擾,虓呼者連響,嬰城者相望,斯固倥傯不暇給之日。” 南朝 齊 孔稚圭 《北山移文》:“敲扑諠囂犯其慮,牒訴倥傯裝其懷。” 宋 周煇 《清波雜誌》卷九:“凡有行役,雖數日程,道路倥傯之際,亦有日記。” 清 王愈擴 《周亮工小傳》:“戎馬倥怱,不廢講詠。” 魯迅 《書信集·致臺靜農》:“五月初之信及照相,早已收到,倥傯之際,遂未奉聞也。”
(3).指匆忙。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以德報怨》:“﹝ 賈泳 ﹞倥傯而退, 贄 ( 竇贄 )頗銜之。” 清 金捧閶 《守一齋筆記·十三閣老》:“忽見一婦人,長八尺許,衣麻*衣,倥傯而來。” 柯靈 《香雪海·小浪花》:“因為行色倥傯,我沒有機會問 陳鶴皋 獻身紅氍毹上的經過。”
見“ 倥傯 ”。
喧囂
(1) 聲音雜亂,不清靜
我屏息靜氣,努力在喧囂的塵世之中尋覓一種純淨、和諧之音。
(2) 叫囂;喧嚷
長矜爭之心,恣喧囂之慢。——《魏書·韓麒鱗傳》
樽罍
樽與罍皆盛酒器。罍似壇。亦指飲酒。 唐 杜甫 《贈特進汝陽王二十韻》:“樽罍臨極浦,鳧雁宿張燈。”《西遊記》第一回:“鍋灶傍崖存火跡,樽罍靠案見餚渣。” 清 孫枝蔚 《村居雜感》詩之六:“長物吾家少,樽罍伴管絃。”
吟嘯
(1).猶呼嘯;呼叫。舊題 漢 李陵 《答蘇武書》:“夜不能寐,側耳遠聽,胡笳互動,牧馬悲鳴,吟嘯成羣,邊聲四起。” 唐 趙元一 《奉天錄》卷三:“ 少游 居 維揚 雄藩脂膏之地,十萬之師,吟嘯可致。” 冰心 《寄小讀者》七:“繁星閃爍著,海波吟嘯著,凝立悄然,只有惆悵。”
(2).悲嘆;哀號。《太平御覽》卷四八六引 南朝 宋 劉義慶 《幽明錄》:“ 樂安縣 故市經荒亂,人民餓死,枯骸填地,每至天陰將雨,輒聞吟嘯呻嘆,聲聒於耳。”《新唐書·崔鹹傳》:“ 鹹 素有高世志,造詣嶄遠。閒游 終南山 ,乘月吟嘯,至感慨泣下。”
(3).高聲吟唱;吟詠。 晉 葛洪 《抱朴子·暢玄》:“吟嘯蒼崖之間,而萬物化為塵氛;怡顏豐柯之下,而朱戶變為繩樞。”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文學》:“ 桓玄 嘗登 江陵 城南樓云:‘我今欲為 王孝伯 作誄。’因吟嘯良久,隨而下筆,一坐之間,誄以之成。” 元 張可久 《梧葉兒·山陰*道中》曲:“青山小 洞庭 ,吟嘯寄幽情。” 清 揮敬 《前濟南府知府候補郎中徐君遺事述》:“時 山東 官吏欲置之死……君吟嘯自如,得詩數十首,真健才也。”
劉摯名句,送蔡景繁赴淮南運使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