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陜甘總督李侍堯奏報秋收七分有餘並秋雨情形詩以志事》
全文:
甘省春夏間,今年雨頻暨。
以此命詳察,乃盡悉積弊。
寧濫毋或遺,原期民受惠。
剝民入私橐,濫乃至鬻吏。
方伯如坐屍,上下通一氣。
斯而不抵法,君誠若旒綴。
然恐覬覦者,錯會吾之意。
謂吾或靳賑,重增吾之罪。
既令而復申,三五已不啻。
即以甘省言,偏災仍命恤。
今接報秋收,七分荷天賜。
市集糧價平,吾民或少濟。
貪官何處無,捐監大奇蔽。
侵帑復剝民,豈有不招戾。
積弊一以清,召和理應致。
三釜遍閻閭,閱奏心誠慰。
歷久被人欺,是吾之過事。
觀過可知仁,自解兼明志。
參考注釋
不抵
(1).方言。不中用,不頂事。 康濯 《我的兩家房東》:“多撈上兩顆吧,也是個不抵!”
(2).不及,比不上。 馬烽 西戎 《呂梁英雄傳》第三二回:“別吹牛,誰不抵你放哨,一個狼就嚇得尿到褲襠里。”《揚州評話選·楊香武一盜九龍杯》:“這種酒我看不吃倒好,不抵在家裡自如,首先坐就不敢滿坐,只能占一個屁股頭。”
誠若
至誠和順。《禮記·禮器》:“君子之於禮也,有所竭情盡慎,致其敬而誠若,有美而文而誠若。” 鄭玄 註:“若,順也。” 孔穎達 疏:“至誠和順。”
旒綴
旌旗的垂飾。繫結於旌旗之上。喻附屬,附贅。 唐 杜甫 《送樊侍御赴漢中判官》詩:“使者紛星散,王綱尚旒綴。” 仇兆鰲 註:“《詩》:‘為下國綴旒。’註:‘綴,結也;旒,旗之垂者。言天子為諸侯所繫屬,如旗之縿為旒所綴也。’《公羊傳》:‘君若綴旒然。’ 劉琨 《勸進表》:‘國家之危,有若綴旒。’”按:《公羊傳·襄公十六年》作“君若贅旒然”。 清 陳廷焯 《白雨齋詞話》卷七:“本原既得,不獨《蓉渡》為糟粕,即《烏絲》《載酒》亦成旒綴。”
乾隆名句,陜甘總督李侍堯奏報秋收七分有餘並秋雨情形詩以志事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