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釋道潛的《寄題南陽劉氏松堂》
全文:
南陽自古誇雄都,山川淑氣無時無。
中間豪傑相間出,臥龍光武興王圖。
有唐昌黎百世士,布衣奮起為師儒。
風流異代骨雖朽,餘澤尚可濡焦枯。
劉郎先子挺奇質,志業文史稱鄉閭。
詞場較蓺一不售,掉頭便卜溪山居。
朋雲友月終歲事,挾冊教子猶區區。
青松寸根手自植,氣概今已凌凡株。
虬髯龍甲拂天籟,颯若風雨來江湖。
悲哉孝思論罔極,新構永與甘棠俱。
西州騷人競與賦,盛事相詫無賢愚。
續貂自昔人所誚,詩成出袖增躊躇。
參考注釋
劉郎
(1).指 南朝 宋武帝 劉裕 。《宋書·符瑞志上》:“逆旅嫗曰:‘ 劉郎 在室內,可入共飲酒。’”
(2).指 漢武帝 劉徹 。 唐 李賀 《金銅仙人辭漢歌》:“ 茂陵 劉郎 秋風客,夜聞馬嘶曉無跡。”
(3).指 漢高祖 劉邦 。 宋 辛棄疾 《六么令》詞:“長喜 劉郎 馬上,肯聽詩書説。”
(4).指 三國 蜀 先主劉備 。 宋 王千秋 《賀新郎·石城弔古》詞:“要約 劉郎 銅雀醉,底事遽爭 荊 楚 。”
(5).指 東漢 劉晨 。相傳 劉晨 和 阮肇 入 天台山 採藥,為仙女所邀,留半年,求歸,抵家子孫已七世。 唐 司空圖 《遊仙》詩之二:“ 劉郎 相約事難諧,雨散雲飛自此乖。” 後蜀 顧夐 《虞美人》詞:“此時恨不駕鸞皇,訪 劉郎 。” 清 無名氏 《後會仙記》:“ 劉郎 曾否訪仙山,柳色青春正可攀。”
(6).借指情郎。 宋 周邦彥 《蘇幕遮》詞:“翠屏深,香篆裊。流水落花,不管 劉郎 到。”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寄扇》:“只願扇兒寄去的速,師父束裝得早,三月三 劉郎 到了,攜手兒下妝樓。”參見“ 劉阮 ”。
(7). 唐 劉禹錫 《元和十年自郎州承召至京戲贈看花諸君子》詩:“ 玄都觀 里桃千樹,儘是 劉郎 去後栽。”此為 禹錫 自稱,後因以“劉郎”指 禹錫 。 唐 白居易 《醉中重留夢得》詩:“ 劉郎 劉郎 莫先起, 蘇臺 蘇臺 隔雲水。”
先子
(1).泛指祖先。《左傳·昭公四年》:“ 宣伯 曰:‘ 魯 以先子之故,將存吾宗,必召女。’” 杜預 註:“先子, 宣伯 先人。”
(2).稱亡父。《孟子·公孫丑上》:“ 曾西 蹵然曰:‘吾先子之所畏也。’” 焦循 正義:“稱‘先子’者,謂父,非謂祖父也。” 宋 梅堯臣 《酒病自責呈馬施二公》詩:“我無文章留,何可事杯觴,況承先子戒,宜不著口嘗。”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賭符》:“先子與最善,每適城,輒造之。”
(3).稱丈夫的亡父。《國語·魯語下》:“ 文伯 之母聞之,怒曰:‘吾聞之先子。’” 韋昭 註:“先子,先舅 季悼子 也。”
志業
(1).志向與事業。 南朝 梁 沉約 《臨川王子晉南康侯子恪遷授詔》:“門下侍中 臨川王 子晉 ,志業清敏,器尚夷通。” 明 沉德符 《野獲編·禮部一·董伯念》:“ 伯念 有才名,其志業不凡,不幸為富貴所累,以致短折。惜哉!” 趙朴初 《雲淡秋空·哀鄭振鐸》詞:“肝膽文章,和平志業,耿耿星遙。”
(2).專心其職業。志,通“ 識 ”。《左傳·昭公十三年》:“是故明王之制,使諸侯歲聘以志業。” 杜預 註:“志,識也。歲聘以修其職業。”
文史
(1).文書記事。《漢書·司馬遷傳》:“僕之先人非有剖符丹書之功,文史星曆近乎卜祝之間,固主上所戲弄,倡優畜之,流俗之所輕也。”《漢書·東方朔傳》:“年十三學書,三冬文史足用。”
(2).指文學、史學的著作或知識。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時序》:“其文史則有 袁 殷 之曹, 孫 乾 之輩。”《北史·山偉傳》:“ 偉 涉獵文史, 孝明 初, 元匡 為御史中尉,以 偉 兼侍御史。” 唐 杜甫 《送李校書二十六韻》:“十五富文史,十八足賓客。” 清 孫枝蔚 《送王金鉉歸里》詩:“ 晉 世擅風流, 漢 賢足文史。”
(3).指詩話、文評之類的書。《新唐書·藝文志四》“丁部集錄總集類”有“文史類”一目。凡所以譏評文人之得失者,如《文心雕龍》、《詩品》等,均列入該類。
鄉閭
亦作“鄊閭”。1.古以二十五家為閭,一萬二千五百家為鄉,因以“鄉閭”泛指民眾聚居之處。《管子·幼官》:“閒男女之畜,修鄉閭之什伍。”《南齊書·禮志上》:“郡縣有學,鄉閭立教。” 宋 王安石 《原教》:“夫婦者無失其為夫婦也,率是也有賞,不然則罪,鄉閭之師,族酇之長。”
(2).家鄉;故里。 三國 魏 阮籍 《大人先生傳》:“少稱鄉閭,長聞邦國。” 宋 曾鞏 《應舉啟》:“足跡不游於場屋,姓名不署於鄉閭。” 元 秦竹村 《行香子·知足》曲:“壯歲鄉閭,養志閒居。” 清 朱彝尊 《題張上舍劭竹林獨坐圖》詩:“十年不對鄉閭竹,垞北垞南思殺*人。” 清 汪文桂 《秋日同季弟歸里和韻》:“秋深才得返鄊閭,弱弟偕行賦《遂初》。”
(3).鄉親;同鄉。《後漢書·朱儁傳》:“ 儁 以孝致名,為縣門下書佐,好義輕財,鄉閭敬之。”《舊唐書·高季輔傳》:“醜言過行,見嗤於鄉閭;忘義私昵,取擯於親族。” 宋 蘇轍 《巢谷傳》:“予以鄉閭,故幼而識之。” 明 無名氏 《白兔記·祭賽》:“鄉閭來朝賀,社戶保災非。”
釋道潛名句,寄題南陽劉氏松堂名句
名句推薦
烽火遍華夏,音信兩渺茫
任銳《送兒上前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