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晁公溯的《聞范道卿將赴試成都作此勉之》
全文:
長來故倦遊,車轍環天下。
艱難不吾容,虎兕適曠野。
世方臥積薪,敢獨怨飄瓦。
久荒小山桂,幾葬蒲圃檟。
百罹生不辰,一死天所赦。
故交贈綈袍,旅食悲冷炙。
將索長安米,偶中澤宮射。
倚楹日悲歌,魯國疑欲嫁。
退慚一木微,安足支大廈。
收聲就泯默,故意遂衰謝。
二年游諸侯,彈鋏守代舍。
地濕恐鵩來,常畏閼單夏。
官慚司馬功,學愧齊人詐。
低回甘折腰,俯仰甚出胯。
入遭妻孥笑,出畏官長罵。
一官終無成,他日要稅駕。
買山誅茅草,繞屋植桑柘。
婦能躬井臼,時饁南畝稼。
人皆見我窮,連蹇足悲咤。
往往怪范君,何不老閒暇。
不知驥伏櫪,風雲要凌藉。
一日千里行,汗溝沫流赭。
我方馭欵段,敢追王良靶。
聞君近舉子,滿室光照社。
少年早乘龍,佳境漸食蔗。
傑思到班揚,英妙等終賈。
被褐肯迷邦,韞櫝久待價。
理無珠遺海,果見金躍冶。
出陳治安策,去覽德輝下。
大才噲非伍,高論秦可惜。
決科在此舉,定取一戰霸。
勿為棲棘鸞,會見上金馬。
晚來秋風高,木葉下清夜。
急令呼曲生。
為我飲伯雅。
家貧無絲竹,作詩助陶寫。
歸時更過我,捫虱同倚樺。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積薪
(1).積聚木柴。《墨子·備城門》:“城下州道內,百步一積薪,毋下三千石以上,善塗之。”《國語·周語中》:“虞人入材,甸人積薪。”《東周列國志》第三十回:“夫人自聞 晉君 見獲,便攜太子服喪服,徒步出宮,至於後園崇臺之上,立草舍而居。臺下俱積薪數十層,送饔飱者履薪上下。”
(2).指積聚的木柴。《漢書·西域傳下·車師後國》:“﹝ 陳良 等﹞即將數千騎至校尉府,脅諸亭令燔積薪,分告諸壁。” 元 袁桷 《愍誓·哀謝先生》:“燃積薪以逞安兮,羣豢食而自戲。”
(3).《漢書·賈誼傳》:“夫抱火厝之積薪之下而寢其上,火未及燃,因謂之安,方今之勢,何以異此!”後以“積薪”喻隱伏危機。《後漢書·黃瓊傳》:“前 白馬 令 李雲 ,指言宦官罪穢宜誅,皆因眾人之心,以救積薪之敝。” 宋 莊季裕 《雞肋編》卷中:“於戲!邦勢若此,念積薪之已然;民力幾何,懼奔駟之將敗。” 清 譚瑩 《寄懷徐鐵生大令》詩之四:“幕府談兵大有人,東南重鎮太平民;督師郤令同孤注,所主原期似積薪。”
(4).《漢書·汲黯傳》:“ 黯 褊心,不能無少望,見上,言曰:‘陛下用羣臣如積薪耳,後來者居上。’”後以“積薪”喻選用人才後來居上。 唐 劉知幾 《史通·忤時》:“儻使士有澹雅若 嚴君平 ,清廉如 段乾木 ,與僕易地而處,亦將彈鋏告勞,積薪為恨。” 宋 蘇軾 《辭免翰林學士第二狀》:“如前所陳,實以勞舊尚多,必有積薪之誚,兄弟並進,豈無連茹之嫌。” 清 錢謙益 《吏部文選清吏司員外郎張振秀授奉直大夫制》:“大破累年之留滯,用昭新政之清夷,積薪之流,半登於啟事。”《花月痕》第十四回:“人材有積薪之嘆,捷徑多窘步之憂。”
(5).喻後來居上。 黃人 《<清文匯>序》:“夫以吾國文學之雄奇奧衍……一入今朝,則又兼收並畜,大會細入,兩京、三 唐 ,不免積薪之愧, 姬 孔 之際,於斯為盛。”
飄瓦
(1).墜落的瓦片。《莊子·達生》:“復讎者不折鏌乾,雖有忮心者不怨飄瓦,是以天下平均。” 成玄英 疏:“飄落之瓦,偶爾傷人,雖忮逆褊心之夫,終不怨恨,為瓦是無心之物。”
(2).比喻外來的禍患。 宋 辛棄疾 《卜運算元·用莊語》詞:“江海任虛舟,風雨從飄瓦。醉者乘車墜不傷,全得於天也。”
(3).比喻飄忽無定的事物。 明 高瑞南 《新水令·悼內》套曲:“人生大夢如飄瓦,早不覺兩髩青霜夢裡華。”
(4).比喻無用或微不足道之物。 明 湯顯祖 《牡丹亭·謁遇》:“[浄:]疑惑這寶物欠真么?[生:]老大人,便是真,飢不可食,寒不可衣,看他似虛舟飄瓦。” 明 陳子龍 《結交絕交行》之二:“昔人絶交爭天下,今人翻覆爭飄瓦。”
晁公溯名句,聞范道卿將赴試成都作此勉之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