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唐代陸龜蒙的《徐方平後聞赦因寄襲美》
全文:
新春旒扆御翬軒,海內初傳渙汗恩。
秦獄已收為厲氣,瘴江初返未招魂。
英材盡作龍蛇蟄,戰地多成虎豹村。
除卻數般傷痛外,不知何事及王孫。
參考注釋
新春
初春,早春。尤指春節過後的一二十天
旒扆
(1).借稱帝王。旒為帝王的冕旒,扆為帝王座位後的屏風,故稱。 唐 姚崇 《於知微碑》:“朝庭稱嘆,聲聞旒扆。” 唐 張說 《姚崇神道碑銘》:“上惻旒扆,旁悲路衢。” 唐 陸龜蒙 《徐方平後聞赦因寄襲美》詩:“新春旒扆御翬軒,海內初傳渙汗恩。”
(2).借稱帝位。《舊唐書·高宗紀論》:“大帝往在藩儲,見稱長者;暨升旒扆,頓異明哉!”
海內
古人認為我國疆土四面為海所環抱,因而稱國境以內為海內
海內之地。——《孟子·梁惠王上》
海記憶體知己,天涯若比鄰。——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海內大亂。——《資治通鑑》
渙汗
(1).喻帝王的聖旨、號令。《宋書·范泰傳》:“是以明詔爰發,已成渙汗,學制既下,遠近遵承。” 宋 王安石 《免參政上兩府啟》:“雖已陳情而懇避,猶疑渙汗之難迴。” 康有為 《進呈<日本明治變政考>序》:“皇上乾綱獨攬,號令如雷霆,無封建之強侯,更無大將軍之霸主,片紙渙汗,督撫貫行。”
(2).指發號施令。 清 魏源 《次韻前出塞》之六:“渙汗九萬里,榮辱非一彊。” 李大釗 《大哀篇》:“彼等見夫共和國有所謂政黨者矣,於是烏合之眾,各竪一幟,以渙汗人間。”參見“ 渙汗大號 ”。
(3).猶流布。《文選·劉孝標<辨命論>》:“星虹樞電,昭聖德之符;夜哭聚雲,鬱興王之瑞。皆兆發於前期,渙汗於後葉。” 張銑 註:“渙汗,流布之貌。” 南朝 梁簡文帝 《南郊頌》序:“莫不巍巍乎,穆穆乎,渙汗於緑篇,氛氳於丹冊者矣。” 明 邵璨 《香囊記·褒封》:“天恩渙汗,使者星軺遠下朝端。”
(4).光亮鮮麗貌。《西京雜記》卷六:“ 魯恭王 得文木一枚……制為枕案,文章璀璨,彪炳渙汗。”
陸龜蒙名句,徐方平後聞赦因寄襲美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