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蜀至三吳,中間萬城餘

邵雍代書寄劍州普安令周士彥屯田

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邵雍的《代書寄劍州普安令周士彥屯田》

全文:
二蜀至三吳,中間萬城餘
去年方北望,今歲復西驅。
劍閣離天日,秦川限帝都。
臨風相憶處,能飲一杯無。

邵雍詩詞大全

名句書法欣賞

邵雍二蜀至三吳,中間萬城餘書法作品欣賞
二蜀至三吳,中間萬城餘書法作品

參考注釋

二蜀

指古時 蜀 地。即今 四川省 。《南史·梁武陵王紀傳》:“ 大寶 元年六月辛酉, 紀 乃移告諸州征鎮,遣世子 圓照 領二 蜀 精兵三萬,受 湘東王 繹 節度。” 唐 項斯 《聞蟬》詩:“一棹三 湘 浪,腳踏車二 蜀 塵。” 宋 董逌 《廣川書跋·成都蘭亭》:“ 寶月 刻《蘭亭序》, 東坡居士 為讚於後,蓋 子由 得於 中山 舊石,故今所摹,獨傳二 蜀 ,中州人或未知也。”

三吳

(1).地名。 晉 指 吳興 、 吳郡 、 會稽 。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漸水》:“ 永建 中, 陽羨 周嘉 上書,以縣( 會稽 )遠,赴會至難,求得分置,遂以 浙江 西為 吳 ,以東為 會稽 。 漢高帝 十二年,一 吳 也,後分為三,世號‘ 三吳 ’。 吳興 、 吳郡 , 會稽 其一焉。” 唐 張彥遠 《歷代名畫記·論畫體工用榻寫》:“ 江 南地潤無塵,人多精藝, 三吳 之跡,八絶之名, 逸少 右軍, 長康 散騎,書畫之能,其來尚矣。”

(2).地名。 唐 指 吳興 、 吳郡 、 丹陽 。《通典·州郡十二》:“ 蘇州 , 春秋 吳國 之都也……與 吳興 、 丹陽 為 三吳 。 齊 因之。 陳 置 吳州 。 隋 平 陳 ,改曰 蘇州 。 煬帝 初,復曰 吳州 ,尋為 吳郡 。大 唐 為 蘇州 ,或為 吳郡 。” 唐 趙元一 《奉天錄》卷三:“今天下安危,在於 淮 楚 。師振則 三吳 安, 三吳 安則國家不失外府。” 唐 杜牧 《題桐葉》詩:“ 三吳 煙水平生念,寧向閒人道所之。”

(3).地名。 宋 指 蘇州 、 常州 、 湖州 。 宋 司馬光 《送楊太祝忱知長洲縣》詩:“ 三吳 佳縣首,民物舊熙熙。”

(4).泛指 長江 下游一帶。 唐 李白 《猛虎行》:“ 三吳 邦伯皆顧盼,四海雄俠兩追隨。” 金 劉致君 《鷓鴣天》詞:“修月客,弄雲娘, 三吳 清興入淋浪。”

中間

(1) 中心

中間突破

(2) 在事物兩端之間或兩個事物之間

中間馳至九天。——唐· 李朝威《柳毅傳》

坐在他們兩個中間

(3) 在裡面

生活在人民民眾中間。

邵雍名句,代書寄劍州普安令周士彥屯田名句

詩詞推薦

  • 宿覆船山阻雨

    釋正覺宋代〕枝筇同到覆船巔,暫寄筇枝借榻眠。山水鉤簾知屬我,煙霞膩枕夢遊仙。覺來筍窟投蔬箸,閒把華房入線編。想像
  • 泰山仙人洞歌

    張玉元代〕泰山有石洞,雲是仙人居。外隘僅容入,中窺信有餘。洞庭聯絡潛自接,華陽窈窕深相紆。仙人一去秘靈跡,洞門
  • 閒居

    姚合唐代〕日日門長閉,憐家亦懶過。頭風春飲苦,眼暈夜書多。幽鳥偏棲竹,凡人笑種莎。近來難得酒,無計奈愁何。
    二蜀至三吳,中間萬城餘 詩詞名句
  • 黃金縷·妾本錢塘江上

    司馬槱宋代〕妾本錢塘江上住。花落花開,不管流年度。燕子銜將春色去,紗窗幾陣黃梅雨。斜插犀梳雲半吐,檀板輕敲,唱徹
  • 江城子·晚日金陵岸草

    歐陽炯唐代〕晚日金陵岸草平,落霞明,水無情。六代繁華,暗逐逝波聲。空有姑蘇台上月,如西子鏡,照江城。
    二蜀至三吳,中間萬城餘 詩詞名句
  • 江南弄

    周巽元代〕炎光熾。枕簟涼如水。芰荷覆沼雙鴛戲。香飄水閣藕花開。簾上金鉤燕子回。霄露清塵臨上苑,朝雲暮雨過陽台。
  • 鄭渭濱過訪而杜北山諸友繼至惜乎招石峰月溪

    徐集孫宋代〕未見南枝與北枝,一清誰可話襟期。不嫌添客重行酒,所以惟僧共說詩。竹影因風和雀動,水聲帶雨啟鷗疑。黃昏
  • 遊興

    釋文珦宋代〕閒人無所管,扶藜散幽步。古路絕游塵,霜林葉自雨。坐石聽流泉,頗得空寂趣。雲外巢居子,邂逅兩相遇。語久
  • 天下樂

    楊無咎宋代〕雪後雨兒雨後雪。鎮日價、長不歇。今番為寒忒太切。和天地、也來廝鱉。睡不著、身心自暗攧。這況味、憑誰說
  • 臨江仙

    許庭宋代〕不見隋河堤上柳,綠陰流水依依。龍舟東下疾於飛。千條萬葉,濃翠染旌旗。記得當年春去也,錦帆不見西歸。故
    二蜀至三吳,中間萬城餘 詩詞名句
二蜀至三吳,中間萬城餘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