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程公許的《工侍國史奉御香禱雪上竺前一夕雪瑞已應道間》
全文:
庚子歲維夏,亢陽一何驕。
侵尋徂暑迫,惻怛聖慮焦。
祈壽喧三農,雩禮奔百僚。
商飈忽以厲,老魃意愈囂。
萬井沸湯斧,四野烜赤熛。
俄聞罪已詔,還下中興朝。
賓香款太一,嘉薦羞廟祧。
移蹕給孤園,薰心梵音潮。
芝蓋屏不御,鸞扇亦罷搖。
還宮慘玉色,轉燭翻天瓢。
小臣忝侍祠,囊封叩層霄。
帝念亦勞止,嘆災珠未消。
良月始沾洽,封畿轉蕭條。
白瑞彌光渴望,沍陰那易料。
測景殿繡紋,飛霜因青要。
麥芒郁不吐,蔬甲半已凋。
足蹷叢祠趨,潔蠲沉水燒。
忱念交胖蠁,同雲散瓊瑤。
夜窗訝明皎,曉檻俄分飄。
天意竟作怪,瞬息倏已消。
冬瘟幸稍壓,蝗蟄故自饒。
東皇趣命駕,北斗將旋杓。
更須絮亂撥。
間作珠碎跳。
儻幸尺許積,庶幾食可邀。
民脈搏幾何,邦儲況復枵。
但知骨髓瀝,遑恤膏火焦。
老我雜班綴,素颯飄蕭。
強令典綸綍,拙不工琢雕。
炯茲方雨丹,敢以後福徼。
世味本枯癙思劇蒸敲。
灑血書綠章,飛神羾清飂。
玉食自不甘,黃竹寧復謠。
扶持倚梁棟,諮詢及芻蕘。
正途會四辟,賢旌欲旁招。
上帝如悔禍,盜賊非人梟。
斂盡戰鋒慘,重使農畝劭。
玉燭調氣機,黼扆寬旰宵。
量才愧擁種,賦分甘漁樵。
經給予有管樂,議論付董{上日下黽}。
故山歸去來,歲晚樂逍遙。
暴背茅簷日,吉壤歌帝堯。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移蹕
猶移駕。 元 劉壎 《隱居通議·學校配享》:“蓋移蹕東南,曾思竝配之令不及北方。” 明 沉德符 《野獲編·禨祥·萬壽宮災》:“自壬寅從大內移蹕此中,已二十年。”《明史·高煦傳》:“明日,帝移蹕 樂安 城南。”
給孤園
“ 給孤獨園 ”的省稱。亦用作佛寺的代稱。 唐 杜甫 《望兜率寺》詩:“時應清盥罷,隨喜 給孤園 。” 明 唐寅 《承沉徵德顧翰學置酌禪寺見招作此奉謝》詩:“今日 給孤園 共醉,古來文學士皆貧。”
薰心
(1).謂心中焦灼如焚。 唐 韓愈 《祭鄭夫人文》:“感傷懷歸,隕涕薰心。”
(2).迷住心竅。 宋 王安石 《和王樂道烘虱》:“薰心得禍爾莫悔,爛額收功吾可賀。” 明 沉德符 《野獲編·言事·一人先忠後佞》:“二人富貴薰心,改口逢世,又諉其責於父師,真悖逆之尤。”
梵音
(1).梵唄。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傳·經師論》:“詠經則稱為轉讀,歌讚則號為梵音。” 唐 宋之問 《奉和幸三會寺應制》:“梵音迎漏徹,空樂倚雲懸。” 明 何景明 《再至寺》詩:“古壁棲金象,花宮出梵音。” 清 袁於令 《西樓記·捐姬》:“聽松風梵音,偶來蕭寺,看他疏寫千張紙。” 李涵秋 《廣陵潮》第六七回:“一面命小和尚替太太們點齊香燭,請大家拜佛。霎時鐃鈸叮噹,梵音高唱。”
(2).佛教謂大梵天王所出的音聲。亦指佛、菩薩的音聲。《法苑珠林》卷四九:“何等為五:一者其音正直,二者其音和雅,三者其音清徹,四者其音深滿,五者周徧遠聞。具此五者,乃名梵音。”《三藏法數》卷三二:“梵音者,即大梵天王所出之聲,而有五種清淨之音也。”
(3).猶梵語。亦泛指 印度 的語言。 唐 黃滔 《靈山塑北方毗沙門天王碑》:“夫 毗沙門 ,梵音, 唐 言多聞也。” 五代 齊己 《贈念<法華經>僧》詩:“更堪誦入陀羅尼, 唐 音梵音相雜時。” 明 王鏊 《震澤長語·音韻》:“華音論讀,必以一音為一讀;梵音論諷,雖一音,而一音之中,自有抑揚高下。” 郭沫若 《文藝論集·太戈爾來華的我見》:“我雖然不曾躬聆他的梵音,但是我在印刷物上看見過他《從印度帶去的使命》。”
程公許名句,工侍國史奉御香禱雪上竺前一夕雪瑞已應道間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