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黃庭堅的《贈希孝》
全文:
金玉雖滿堂,一去誰能守。
石交千秋期,程嬰報杵臼。
絲隨丹青染,變態非復舊。
竹杖寒蒼蒼,草木黃落後。
匏從曲沃來,管是汶陽有。
土性本高明,天材更渾厚,革之成國器,實假匠伯手。
木平非斧斤,是事公信否。
參考注釋
土性
(1).指某地的自然環境和生活習性。《書·旅獒》:“犬馬非其土性不畜。” 夏僎 詳解:“苟非其土性所宜,則亦不敢言養。” 清 黃宗羲 《明夷待訪錄·兵制一》:“今以謫發充之,遠者萬里,近者千餘里,違其土性,死傷逃竄十常八*九。”
(2).指土壤的燥濕、肥瘠等性質。《宋史·河渠志七》:“瀕海土性虛燥,難以建置。” 元 趙孟頫 《題耕織圖》詩之三:“良農知土性,肥瘠有不同。” 明 何景明 《田園雜詩》之二:“隨宜諳土性,言話群野人。” 清 黃景仁 《院齋納涼雜成》詩:“我行達 淮 潁 ,土性竹不栽。”
高明
具有獨到見解,高超技藝的人
另請高明
天材
(1).天才。《禮記·月令》“﹝仲春之月﹞乃禮天子所御,帶以弓韣,授以弓矢,乾高禖之前” 鄭玄 注引《王居明堂禮》曰:“帶以弓韣,禮之禖下,其子必得天材。” 唐 元稹 《酬孝甫見贈》詩之二:“ 杜甫 天材頗絶倫,每尋詩卷似情親。” 元 劉壎 《隱居通議·文章五》:“先生( 陸象山 )精於説理,長於論事,惟其天材宏縱,橫説豎説,逗盡底里,沛然不窮。”參見“ 天才 ”。
(2).天然的資源物產。《管子·乘馬》:“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規矩,道路不必中準繩。”《荀子·強國》:“其固塞險,形埶便,山林川谷美,天材之利多,是形勝也。” 宋 張載 《正蒙·樂器》:“九疇次敘:民資以生,莫先天材,故首曰五行。” 王夫之 註:“五行,天產之材以養民。”
(3).天然之質。 唐 戴叔倫 《酬贈張眾甫》詩:“野人無本意,散木任天材。”
渾厚
(1) 淳樸;樸實
為人渾厚
(2) 樸實雄厚
筆力渾厚
成國
大國。《左傳·襄公十四年》:“成國不過半天子之軍, 周 為六軍,諸侯之大者,三軍可也。” 杜預 註:“成國,大國。” 孔穎達 疏:“方四百里以上為成國。” 宋 沉遘 《五言送李瑜通判潤州》:“在昔為成國,於今亦大州。”
匠伯
即 匠石 。《莊子·人間世》:“ 匠石 之 齊 ,至於 曲轅 ,見櫟社樹……觀者如市, 匠伯 不顧,遂行不輟。” 陸德明 釋文:“伯, 匠石 字也。 崔 本亦作石。” 郭慶藩 集釋:“《文選》 何平叔 《景福殿賦》注、 王子淵 《洞簫賦》注、 嵇叔夜 《琴賦》注、 司馬紹統 《贈山濤詩》注、 張景陽 《七命》注,並引 司馬 云: 匠石 ,字 伯 。” 清 戴名世 《黃崑圃稿序》:“雖工師匠人,無不睨睨聚觀,而況 匠伯 者乎!”
黃庭堅名句,贈希孝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