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程公許的《壽延邁叔祖》
全文:
吾宗譜牒祖通義,蟬聊到公十五世。
五派之分同一源,如木有本瓜有蒂。
公家門戶最赫奕,簪紱相承真鮮儷。
堂堂鐵面渠州牧,能以方雨永來裔。
用之不盡地自寬,信有詩書為可繼。
龍駒隋寺汗流赭,修途萬里自迢遞。
箭鋒巧中由基的,桂香慳與春官第。
誰知風雨短檠燈,慣作儒生窮活計。
彤檐問俗歷三州,和平斂退鋒芒銳。
羹藜任笑庖煙冷,嚼蠟倦親歌舌脆。
似聞皇華催遣送,斗城未必能留滯。
廣平傳言五百年,凜凜千鈞若旒綴。
藉公一力為挽回,澡刷家聲舊芳桂。
平生況耐反覆看,穮袞懸知多斂穧。
鼎來富貴正黑頭,粲粲芝蘭滿庭砌。
周盟有幸聊肺腑,魯泮居然覺疣贅。
所願宗風振寂寥,敢將末路竊聲勢。
霧雨濛濛梅子黃,廉泉上薰風細。
千金稱壽意何如,自倚親為新制。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皇華
(1).《詩·小雅》中的篇名。《序》謂:“《皇皇者華》,君遣使臣也。送之以禮樂,言遠而有光華也。”《國語·魯語下》:“《皇皇者華》,君教使臣曰:每懷靡及,諏、謀、度、詢,必咨於周。”後因以“皇華”為讚頌奉命出使或出使者的典故。 南朝 齊 王融 《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歌《皇華》而遣使,賦膏雨而懷賓。” 明 何景明 《送楊驛丞》詩:“《皇華》歌送客,應閲出群才。” 清 龔自珍 《祭江西巡撫陽湖吳公文》:“覽《皇華》而如 晉 兮,采 唐 魏 之佚調。” 葉恩 《上振貝子書》:“頃聞 貝 子以天潢之貴胄,作周道之皇華,慶加冕於 英 京,拓遊蹤於 美 地。”
(2).古代通俗歌曲名。參見“ 皇荂 ”。
遣送
帶有強制性地把人送走
遣送回原籍
斗城
(1). 漢 長安 故城,在今 陝西省 西安市 北。本 秦 宮, 漢惠帝 時重修。《三輔黃圖·漢長安故城》:“城南為南斗形,北為北斗形,至今人呼 漢 京城為 斗城 。”後因以“斗城”借指京城。 宋 司馬光 《樂詞·作語》:“秋風蕭瑟引華旌,祖宴高張出斗城。”
(2).小城。《資治通鑑·宋順帝昇明元年》:“及九鼎既輕,三才將換,區區斗城之里,出萬死而不辭,蓋蹈匹夫之節而無棟樑之具矣。” 胡三省 註:“斗城,言城如斗大也。”
未必
不一定;不見得
未必有其實也。——漢· 王充《論衡·訂鬼篇》
未必不為愚人之所知。——清· 劉開《問說》
未必非聖人之所不能。
未必不過此已忘。——《聊齋志異·促織》
他未必去北京
留滯
亦作“ 留蹛 ”。1.停留;羈留。《史記·太史公自序》:“是歲天子始建 漢 家之封,而太史公留滯 周南 ,不得與從事,故發憤且卒。” 唐 王建 《荊門行》:“壯年留滯尚思家,況復白頭在天涯。”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筆記》卷三:“ 道光 丙申,餘留滯 嶺 外者,再閲歲矣。” 冰心 《六一姊》:“ 余媽 還捨不得走……她知道我萬不願再留滯了,只得站起來謝了 六一姊 ,又和四圍的村婦紛紛道別。”
(2).指扣留,強行留人。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一》:“即將該魂驗實放行,毋得勒索留滯。”
(3).擱置;阻塞。《三國志·魏志·高柔傳》:“﹝ 柔 ﹞處法允當,獄無留滯。”《南史·王儉傳》:“令史諮事,賓客滿席, 儉 應接銓序,傍無留滯。” 宋 司馬光 《乞與諸位往來商量公事札子》:“其執政有欲商量公事者……所貴論議詳盡,事無留滯。” 孫中山 《建國方略·國際共同開發實業計畫》:“假使外國銀行先遵正當之途……然後與政府訂契約,則事順易行,豈復有留滯之憂?”
(4).指擱置之事。《北齊書·循吏傳·郎基》:“﹝ 基 ﹞後帶 潁川郡 ,積年留滯,數日之中剖判鹹盡。”
(5).屯積東西;積聚。《史記·平準書》:“日者,大將軍攻 匈奴 ,斬首虜萬九千級,留蹛無所食。” 司馬貞 索隱:“留蹛無所食。墆(蹛)音迭,謂貯也。 韋昭 音滯,謂積也。又按《古今字詁》墆今‘滯’字,則墆與滯同。按,謂富人貯滯積穀,則貧者無所食也。”《後漢書·段熲傳》:“ 匈奴 、種 羌 ,並擅其地,是為癕疽伏疾,留滯脅下,如不加誅,轉就滋大。”
(6).指身處困境。《楚辭·東方朔<七諫·怨世>》:“年既已過太半兮,然埳軻而留滯。” 王逸 註:“言年已過五十,而輡軻沉滯,卒無所逢遇也。” 唐 杜甫 《引水》詩:“人生留滯生理難,斗水何直百憂寬。” 宋 司馬光 《送薛水部十丈通判并州》詩:“知君留滯久,從此欲騰驤。”
(7).指身處困境之人。《漢書·儒林傳序》:“臣謹案詔書律令下者……以治禮掌故以文學禮義為官,遷留滯。” 顏師古 註:“言治禮掌故之官,本以有文學習禮義而為之,又所以遷擢留滯之人。”
程公許名句,壽延邁叔祖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