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吳泳的《送李雁湖大參赴遂寧》
全文:
拍拍雁湖水,深深歸雁亭。
雁歸三四年,相伴湖水清。
燕私豈不樂,國爾終含情。
龍章倏夜下,驚赴鷗鷺汀。
鴻雁雙翥翰,眷焉乃東征。
載辭龍鵠椒,復問鶯花程。
輶軒鶩華轂,高蓋羅翠旌。
康頓民無學,銷暴不以兵。
尉藍舊草木,再色新威明。
寄聲受廛者,明府如父兄。
恢恢大儀中,扶立惟三綱。
國風怨以怒,王道盪無章。
棲棲魯東家,秉筆修天常。
廉陛不亂紀,冠履不易方。
斯今世運頹,禮義維楫亡。
三邊且病痱,群盜方鴟張。
兵如潰堤螘,民甚赬尾魴。
歷階倘不夷,零露將侵裳。
李侯世柱史,識此治亂防。
揮袂別廣筵,振衣登高岡。
原言茂遠猷,挽河灑天狼。
參考注釋
寄聲
托人傳話。《漢書·趙廣漢傳》:“ 界上 亭長寄聲謝我,何以不為致問?” 晉 陶潛 《丙辰歲八月中於下潠田舍獲》詩:“司田眷有秋,寄聲與我諧。” 宋 司馬光 《涑水記聞》卷一:“ 党項羌 掠 回鶻 貢物, 遵誨 寄聲誚讓之, 羌 懼,即遣使謝,歸其所掠。” 清 支機生 《珠江名花小傳》卷三:“屢託人寄聲邀予,因事冗未往。”
受廛
謂接受居地而為民。廛,一個男勞力所居住的屋舍。《孟子·滕文公上》:“遠方之人,聞君行仁政,願受一廛而為氓。” 元 成廷珪 《贈六合縣宣差伯士寧作詩以敘其事》:“編民闢地增輸賦,遠客移家願受廛。” 清 王韜 《瓮牖餘談》卷五:“每年鄰邦之人,前往其國,受廛為氓,以農商為事業者,必有數十萬人。”
明府
(1).猶言大府、官府。《管子·君臣上》:“君發其明府之法,瑞以稽之。” 尹知章 註:“府,謂百吏所居之官曹也。立府必有明法,故曰明府之法。”
(2). 漢 魏 以來對郡守牧尹的尊稱。又稱明府君。《漢書·韓延壽傳》:“今旦明府早駕,久駐未出,騎吏父來至府門,不敢入。”《後漢書·張湛傳》:“明府位尊德重,不宜自輕。” 李賢 註:“郡守所居曰府。明者,尊高之稱。《前書》 韓延壽 ,為 東郡 太守,門卒謂之明府,亦其義也。”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巧藝》:“ 顧長康 好寫起人形。欲圖 殷荊州 , 殷 曰:‘我形惡,不煩耳。’ 顧 曰:‘明府正為眼爾。’”
(3). 漢 亦有以“明府”稱縣令, 唐 以後多用以專稱縣令。《後漢書·吳祐傳》:“國家製法,囚身犯之。明府雖加哀矜,恩無所施。” 王先謙 集解引 沉欽韓 曰:“縣令為明府,始見於此。” 唐 杜甫 《北鄰》詩:“明府豈辭滿,藏身方告勞。” 金 元好問 《薛明府去思口號》之一:“只從明府到,人信有清官。”《儒林外史》第二一回:“其餘某太守、某司馬、某明府、某少尹,不一而足。”參見“ 明廷 ”。
(4).猶言證明人。《說郛》卷五八引 唐 皇甫松 《醉鄉日月·明府》:“明府之職,前輩極為重難,蓋二十人為飲而一人為明府,所以觀其斟酌之道。每一明府管骰子一雙,酒杓一隻。”《醒世姻緣傳》第四一回:“這不好;你去請了 金亮公 來,咱屋裡查點,叫他外頭上單子,也是個明府。”《醒世姻緣傳》第六九回:“我五更起來梳了頭,央 劉嫂子 做個明府,我就拜二位為師。”
父兄
(1) 父親與兄長。
兼仗父兄之烈。——宋· 司馬光《資治通鑑》
(2) 泛指家中長輩,或用作偏義複詞,指兄
我有親父兄,性行暴如雷。——《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吳泳名句,送李雁湖大參赴遂寧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