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九月五日詣暢春園恭請皇太后聖安即視事於觀》
全文:
秋原馺娑一鳴鞭,遠入煙堤近柳前。
橫過綠殘紅重嶺,俯看雲白菊黃天。
幞頭導中誠堪笑,連網周阹未是田。
歷覽西成堪額慶,敢忘兢業詡豐年。
參考注釋
幞頭
古代一種頭巾。古人以皂絹三尺裹發,有四帶,二帶系腦後垂之,二帶反系頭上,令曲折附項,故稱“四腳”或“折上巾”。至 北周 武帝 時裁出腳後幞發,始名“幞頭”。初用軟帛垂腳, 隋 始以桐木為骨子, 唐 方以羅代繒。帝服則腳上曲,人臣下垂。 五代 漸變平直。 宋 制有直腳、局腳、交腳、朝天、順風等式樣。惟直腳為貴賤通服,皇帝或服上曲。參閱 唐 封演 《封氏聞見記·巾幞》、 宋 沉括 《夢溪筆談·故事一》、《宋史·輿服志五》、 明 王圻 《三才圖會·衣服二》、 清 俞正燮 《癸巳存稿·幞》。 唐 張鷟 《遊仙窟》:“ 十娘 即喚 桂心 ,並呼 芍藥 ,與少府脫鞾履、疊袍衣,閣幞頭,掛腰帶。”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七:“偏帶兒是犀角,幞頭兒是烏紗。”《儒林外史》第四二回:“ 應天府 尹大人 戴著幞頭,穿著蟒袍,行過了禮。”
襆頭:即幞頭。古代包頭軟巾,有四帶,二帶系腦後垂之,二帶反系頭上,令曲折附頂。也稱四腳、折上巾。《隋書·禮儀志七》:“故事,用全幅皁而向後襆髮,俗人謂之襆頭。”《資治通鑑·後晉齊王天福八年》:“﹝ 楚王 希范 ﹞作九龍殿,刻沉香為八龍,飾以金寶,長十餘丈,抱柱相向; 希范 居其中,自為一龍,其襆頭腳長丈餘,以象龍角。”參見“ 幞頭 ”。
中誠
內心的真情。 漢 班固 《白*虎通·喪服》:“故吉凶不同服,歌哭不同聲,所以表中誠也。” 晉 張華 《答何劭》詩之二:“是用感嘉貺,寫心出中誠。” 明 陳子龍 《送勒卣之金陵省試》詩之二:“黽勉望寥廓,結交繇中誠。”
堪笑
可笑。《封神演義》第七九回:“堪笑 徐芳 徒逆命,枉勞心思竟何從!”
連網
(1).猶連綱。用以串聯物體的繩子。《文選·張衡<南都賦>》:“朱帷連網,曜野映雲。” 張銑 註:“綱,連帷之繩姣好也。”
(2).連綿不絕。參見“ 連綱 ”。
(3).見“ 連綱 ”。
周阹
(1).圍獵禽獸的欄圈。《文選·揚雄<長楊賦序>》:“以網為周阹,縱禽獸其中。” 李善 注引 李奇 曰:“阹,遮禽獸圍陣也。” 唐 李白 《<大獵賦>序》:“《長楊》夸胡設網,為周阹,放麋鹿其中,以搏攫充樂。”
(2).指圍牆。 清 錢謙益 《從文殊院過喝石庵憩天海》詩:“磧沙披歷見幽居,白石錯落為周阹。” 清 龔自珍 《暮春以事詣圓明園和內值友人春晚退值》詩之三:“周阹新令在,不得覩卷阿。”
乾隆名句,九月五日詣暢春園恭請皇太后聖安即視事於觀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