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王士禎的《和窟室畫松歌》
全文:
黃門園中有窟室,背枕亞祿臨滄溟。
石壁磊砢一千丈,入眼髣髴生精靈。
橫壁老松誰所作,海風怒攫山欲傾。
盛陰五月凜霜雪,怒姿萬變盤雷霆。
疑是溟渤含日氣,不然天上來星精。
我來盛夏變冬序,白晝慘澹生晦冥。
顛毛亂指舌上撟,寒肌起粟心骨驚。
上下蒼茫有神鬼,左右騰跳飛鼯鼪。
江南吳生昔為此,一一下筆皆龍形。
昔者吳道子,畫壁天宮寺。
將軍劍舞何蔚跂,興酣筆落氣磅礴,萬夫動色嗟神異。
吳生畫松已百載,鐵乾霜皮終不改。
南榮曝背亦吾儔,偃蹇龍鱗好相待。
參考注釋
溟渤
溟海 和 渤海 。多泛指大海。 南朝 宋 鮑照 《代君子有所思》詩:“築山擬 蓬 壺 ,穿池類 溟 渤 。” 唐 李涉 《卻歸巴陵途中走筆寄唐知言》詩:“後輩無勞續出頭,坳塘不合窺溟渤。” 明 袁宏道 《答蹇督撫》:“唯是溟渤之大,不讓滲潢;以茲沙石之頑,得效礱礪。” 清 唐孫華 《寄題三賢祠》詩:“ 江夏 今儒宗,詞源傾溟渤。”
日氣
日光散發的熱氣
日氣蒸雲。——《廣州軍務記》
不然
(1)
不是這樣,並非如此
其實不然
(2)
用在句子開頭,表示否定對方的話
不然,事情沒有那樣簡單
(3)
否則,錶轉折,不這樣做就會出現相反的結果或情況
我得早點去,不然就趕不上大車了
(4)
否則
要去就別遲到,不然,就甭去了
上來
(1) 從低處到高處
跳上來了
抬上來了
(2) 表示人或事物隨動作趨近於某處。帶名詞時,動詞和“上來”中間一般不能加“得、不”
又圍上來一群人
(3) 表示人員或事物隨動作由較低部門(層)到較高部門(層)
你是什麼時候調上來的
(4) 表示成功地完成某一動作。動詞和“上來”中間常加“得、不”。動詞限於“說、唱、學、答、背、叫、念”等少數幾個
究竟為什麼,我也說不上來
(5) 表示狀態發展,兼有範圍逐漸擴大的意思。形容詞限於“熱、涼、黑”等少數幾個
暖氣片慢慢熱上來了
星精
猶言星之靈氣。 北周 庾信 《周太子太保步陸逞神道碑》:“祥符雲氣,慶合星精。” 前蜀 貫休 《商山道者》詩:“澄潭龍氣來縈砌,月冷星精下聽琴。” 清 顧炎武 《雒陽》詩:“三川通地絡,鶉火葉星精。”
王士禎名句,和窟室畫松歌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