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明代王漸逵的《詠東嶽古梅(每三花共一蒂可異)》
全文:
東嶽祠前千葉梅,瓊花鐵乾凌空台。
每從幽絕見標格,應不榮枯同草萊。
邑有賢侯能作主,道逢高士得相陪。
未應留作青山鎮,九鼎和羹待爾來。
參考注釋
未應
(1).猶不須。 宋 王安石 《評定試卷》詩:“疑有高鴻在寥廓,未應回首顧張羅。” 宋 陸游 《遣興》詩:“老去可憐風味在,未應山海混漁樵。”
(2).猶不算;不是。 唐 李白 《梁園吟》:“ 東山 高臥時起來,欲濟蒼生未應晚。” 宋 張綱 《臨江仙》詞:“年方強仕未應遲。高風輕借便,一鶚看橫飛。”
(3).猶不曾。 唐 李白 《關山月》詩:“戍客望邊色,思歸多苦顏,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閒。” 唐 王維 《聽宮鶯》詩:“遊子未應返,為此始思鄉。” 宋 蔡伸 《念奴嬌》詞:“雲浪鱗鱗,蘭舟泛泛,共載一輪月。五湖當日,未應此段奇絶。”
(4).不應當。 明 劉基 《旅興》詩之二四:“晨興步庭除,足弱幾不持;論年未應爾,胡為遽如斯?”
留作
留待以後用或有特別需要時用
房裡這塊地方留作遊戲室
青山
長滿綠色植物的山
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
九鼎
(1) 古代傳說夏禹鑄了九個鼎,成為夏、商、周三代傳國的寶物,象徵國家政權
九鼎大呂。——《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
(2) 後來用九鼎比喻言語等分量之重
一言九鼎
和羹
(1).配以不同調味品而製成的羹湯。《書·說命下》:“若作和羹,爾惟鹽梅。” 孔 傳:“鹽,鹹;梅,醋。羹須鹹醋以和之。” 南朝 宋 宗炳 《答何衡陽書》:“貝錦以繁采發華;和羹以鹽梅致旨。”後用以比喻大臣輔助君主綜理國政。 唐 錢起 《陪郭令公東亭宴集》詩:“不愁懽樂盡,積慶在和羹。” 清 錢謙益 《吳門送福清公還閩》詩之二:“舉朝水火和羹苦,於野玄黃戰血重。”
(2).喻宰輔之職。 宋 王禹偁 《授御史大夫可司徒門下侍郎平章事制》:“弄印之名已著,和羹之命爰行。”
爾來
自那時以來
爾來二十有一年矣。——諸葛亮《出師表》
王漸逵名句,詠東嶽古梅(每三花共一蒂可異)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