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悉故》
全文:
去歲秋之季,忽接驛章遞。
廓喀復侵藏,索債倡浮議。
豈知巴忠者,其夕投河斃。
彼實於前年,差往理斯事。
三人功過均,何致歸其自。
疑之勤訪詢,漸乃知詳悉。
番邊被賊占,私贖求還地。
贖價復欠之,而更無防備。
所以賊藉詞,誘擒施奸計。
藏番性恇怯,見賊即逃避。
賊因犯後藏,猖獗弗可制。
前冬彼三人,同事見乃異。
成德曾與爭,欲示兵威厲。
巴忠通番語,講和乃作偽。
遂誘廓喀降,來京已受賜。
賊歸甫踰歲,即仍侵犯肆。
無已應發師,深入問其罪。
用人慚錯誤,念軍受勞瘁。
棄藏斷弗宜,二泰過當治。
一切緩急幾,宵旰籌量細。
曲直天垂鑒,非我貪彼利。
大小功成九,胥賴上蒼庇。
豈仍不知足,黷武無戒忌。
兵應弗得已,日夜勞慮思。
佇望春夏間,紅旗捷或至。
參考注釋
所以
(1) 表示因果關係,常與“因為”連用
因為刻苦訓練,所以成績提高很快
(2) 指實在的情由或適當舉動
忘乎所以
(3) 所用;用來
夫仁義辨智,非所以持國也
(4) 原因;緣故
故今具道所以。——宋· 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
此所以學者不可以不深而慎取之也。——王安石《游褒禪山記》
藉詞
託詞;藉口。 清 林則徐 《令札劉蔣二丞傳諭義律飭令空躉等船開行》:“奸夷無可藉詞,因而揑為難得食物之説,以冀人憐。” 清 馬建忠 《覆李伯相札議洋貨入內地免厘稟》:“彼又豈能以己所習行者為不合,而藉詞以啟釁端耶?”《清史稿·禮志十》:“ 英 使 威妥瑪 藉詞不令入覲,致《煙臺條款》多要挾。”
奸計
亦作“奸計”。奸邪的計謀。《三國志·魏志·夏侯玄傳》:“﹝ 玄 ﹞交關閹豎,授以姦計,畏憚天威,不敢顯謀。”《南史·梁紀中·武帝下》:“時 景 姦計既成,乃表陳帝失,復舉兵向闕。”《前漢書平話》卷上:“ 陳豨 足智多謀,若便用兵,不知地面,恐落反賊奸計。” 高玉寶 《高玉寶》第九章:“眼看要秋收下工,咱們這樣一走,一年的活就得白乾,就正中 周扒皮 的奸計了。”
乾隆名句,悉故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