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輿行豈乏前旌,介冑將軍合出迎

乾隆河間道中詠古·其四·亞夫城

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河間道中詠古·其四·亞夫城》

全文:
乘輿行豈乏前旌,介冑將軍合出迎
祗以不虞譽過美,至今猶說亞夫城。

乾隆詩詞大全

參考注釋

乘輿

(1) 古代特指天子和諸侯所乘坐的車子;泛指皇帝用的器物

(2) 借指帝王

迎乘輿,公之職也

(3) 泛指車馬

特聽乘輿到坐

前旌

(1).帝王官吏儀仗中前行的旗幟。 北周 庾信 《三月三日華林園馬射賦》:“行漏抱刻,前旌載鳶。” 唐 孟浩然 《送韓使君除洪州都曹》詩:“衣冠列祖道,耆舊擁前旌。” 清 吳敏樹 《己未上曾侍郎書》:“ 敏樹 於湖上瞻望前旌有日矣。”

(2).借指前軍,前線。 唐 劉長卿 《行營酬呂侍御時尚書問罪襄陽軍次漢東境上侍御以州鄰寇賊復有水火迫於徵稅詩以見喻》:“不敢 淮南 臥,來趨 漢 將營。受辭瞻左鉞,扶疾往前旌。”

介冑

(1).鎧甲和頭盔。《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介冑生蟣蝨,民無所告愬。” 宋 周密 《齊東野語·二張援襄》:“有浮屍遡流而上,被介冑,執弓矢。”《水滸傳》第八十回:“不知詔意如何,未敢去其介冑。”

(2).披甲戴盔。《管子·小匡》:“介冑執枹,立於軍門。” 漢 賈誼 《新書·解縣》:“將吏戍者或介冑而睡。”《新唐書·來濟傳》:“遂不介冑而馳賊,沒焉。” 清 孔尚任 《桃花扇·爭位》:“副淨扮 高傑 ,末扮 黃得功 ……俱介冑上。”

(3).甲冑之士。指武士。《陳書·魯廣達傳》:“爪牙背義,介冑無良。” 明 何景明 《點兵行》:“富豪輸錢脫籍伍,貧者驅之充介冑。” 清 黃鷟來 《甲戌夏至武威晤張蔚生先生喜而有賦》:“登堂來萬民,下及介冑屬。”

將軍

(1)

(2) 下象棋時攻擊對方的“將”或“帥”

(3) 將西洋棋中的“王”暴露在對方棋子前,以致如果不是“王”被馬上保護起來(如在其間放上另一棋子),則下一步便可能被對方吃掉

(4) 比喻給人出難題,使人感到難辦

他當眾將了我一軍,要我表演舞蹈

出迎

出去迎接

乾隆名句,河間道中詠古·其四·亞夫城名句

詩詞推薦

乘輿行豈乏前旌,介冑將軍合出迎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