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音是佛觀察智,大士願力稱普門

乾隆正定隆興寺禮大佛疊舊作韻

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正定隆興寺禮大佛疊舊作韻》

全文:
無量壽如是我聞,壽超一切兩足尊。
觀音是佛觀察智,大士願力稱普門
曰一即二墮聖見,不如泯念禮法雲。
慈寧今歲開七帙,延釐虔奉大安輪。
五台謁㬅殊室利,如山如阜齊高旻。
寶螺梵鼓已朗朗,嵩呼華祝猶紜紜。
蕆事和鈴指鉅鹿,晉山燕水行行分。
郡城至止駐翠輦,分野昴畢月建辰。
離宮瀟灑鹿苑側,松窗綈幾堪怡神。
處分幾務有餘暇,問安萱戺康強身。
扶持瞻禮愜懿願,雲同不可況異雲。
箕子九疇猶有數,數無量逾恆沙塵。
以此介壽合天下,寧辭遠勞扈衛軍。
徘徊散步閱古蹟,隋唐碑碣前墀存。
卻笑吾仍執名象,幾曾佛法窺其真。
長歌一再疊賡韻,嘵嘵詎非逞辯論。
信宿明當返京國,即今轉瞬還成陳。
勝地少延固亦可,恐妨耕稼時當春。

乾隆詩詞大全

參考注釋

觀音

見“觀世音”

觀察

(1) 細察事物的現象、動向

我曾細心地觀察我的孩子們

(2) 考查或調查

在電子顯微鏡的觀察下顯示出一個周期性結構

大士

(1).德行高尚的人。《管子·法法》:“凡論人有要,矜物之人,無大士焉。” 尹知章 註:“大士不矜,謙以接物。”《韓詩外傳》卷九:“ 孔子 曰:‘大士哉! 由 來,區區汝何攻? 賜 來,便便汝何使?願得衣冠為子宰焉。’”

(2).佛教對菩薩的通稱。 南朝 齊 周顒 《重答張長史》:“夫大士應世,其體無方,或為儒林之宗,或為國師道士,斯經教之成説也。” 唐 湛然 《法華文句記》卷二:“大士者,《大論》稱菩薩為大士,亦曰開士。”

(3).特指觀世音菩薩。《紅樓夢》第五十回:“不求大士瓶中露,為乞 嫦娥 檻外梅。”

(4).對高僧的敬稱。 宋 蘇軾 《金山長老寶覺師真贊》:“望之儼然,即之也溫,是惟 寳覺 大士之像。”

正獄訟之官。《禮記·曲禮下》:“天子建天官,先六大:曰大宰、大宗、大史、大祝、大士、大卜,典司六典。” 王引之 《經義述聞·禮記上》:“今案《晏子春秋·諫篇》:‘吾為夫婦獄訟之不正乎,則泰士 子牛 存矣;為社稷宗廟之不享乎,則泰祝 子游 存矣。’泰士、泰祝即大士、大祝也。大士正獄訟,蓋若《秋官·士師》察獄訟之辭矣。”《左傳·僖公二十八年》:“ 衛侯 與 元咺 訟, 寧武子 為輔, 鍼莊子 為坐, 士榮 為大士。” 杜預 註:“大士,治獄官也。” 漢 劉向 《說苑·臣術》:“ 忌 舉北郭 刁勃子 為大士,而九族益親,民益富。”

願力

(1).佛教語。誓願的力量。多指善願功德之力。 南朝 梁 沉約 《千佛贊》:“參差各隨,願力密跡。” 唐 劉禹錫 《唐故衡岳大師湘潭唐興寺儼公碑》:“嗚呼!豈生能全吾真,故死不速朽,將有願力耶!” 宋 范成大 《福勝閣》詩:“劫火不能侵願力,巋然獨似 漢 靈光 。”

(2).泛指意願之力。 張難先 《日知會始末》:“類皆道德高尚,願力弘大,當能本 基督 救世之旨,同情吾輩。”

普門

佛教語。謂普攝一切眾生的廣大圓融的法門。見《法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隋 吉藏 《法華義疏》卷十二:“所言普門者,普以周普為義,門是開通無滯之名。” 唐 封演 《魏州開元寺新建三門樓碑》:“寺主僧 法敬 ……及諸徒眾等,並精通妙法,堅持密行,名稱普門,威儀無缺。” 唐 李華 《荊州大雲寺故蘭若和尚碑》:“法華三昧,惠照無邊,菩薩普門,我願亦然。”

乾隆名句,正定隆興寺禮大佛疊舊作韻名句

詩詞推薦

觀音是佛觀察智,大士願力稱普門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