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周邦彥的《西平樂·稚柳蘇晴》
全文:
元豐初,予以布衣西上,過天長道中。
後四十餘年,辛丑正月,避賊復游故地。
感嘆歲月,偶成此詞。
稚柳蘇晴,故溪歇雨,川迥未覺春賒。
駝褐寒侵,正憐初日,輕陰抵死須遮。
嘆事逐孤鴻盡去,身與塘蒲共晚,爭知向此,征途迢遞,佇立塵沙。
念朱顏翠發,曾到處,故地使人嗟。
道連三楚,天低四野,喬木依前,臨路敧斜。
重慕想、東陵晦跡,彭澤歸來,左右琴書自樂,松菊相依,何況風流鬢未華。
多謝故人,親馳鄭驛,時倒融尊,勸此淹留,共過芳時,翻令倦客思家。
參考注釋
三楚
(1). 戰國 楚 地疆域廣闊, 秦 漢 時分為 西楚 、 東楚 、 南楚 ,合稱 三楚 。《史記·貨殖列傳》以 淮北 、 沛 、 陳 、 汝南 、 南郡 為 西楚 ; 彭城 以東, 東海 、 吳 、 廣陵 為 東楚 ; 衡山 、 九江 、 江南 、 豫章 、 長沙 為 南楚 。《漢書·高帝紀上》“ 羽 自立為 西楚 霸王 ” 顏師古 注引 孟康 《音義》,以 江陵 (即 南郡 )為 南楚 , 吳 為 東楚 , 彭城 為 西楚 。二說不同。後人詩文中多以泛指 長江 中游以南,今 湖南 湖北 一帶地區。 唐 李商隱 《過鄭廣文舊居》詩:“ 宋玉 平生恨有餘,遠循 三楚 吊 三閭 。” 宋 張世南 《遊宦紀聞》卷八:“ 劉郎 豪氣今何在,應是 九疑 三楚 。” 孫中山 《挽劉道一》詩:“半壁東南 三楚 雄, 劉郎 死去霸圖空。”按, 劉道一 , 湖南 湘潭 人。
(2). 五代 時, 馬殷 據 長沙 , 周行逢 據 武陵 , 高季興 據 江陵 ,都在古 楚 地,亦稱 三楚 。見 宋 周羽翀 《三楚新錄》。
四野
四周廣闊的原野;也指四面八方
名聞四野
雪後,四野白茫茫的一片
喬木
高大的樹木
並汾喬木。——宋· 沈括《夢溪筆談》
廢池喬木。——宋· 姜夔《揚州慢》詞
依前
照舊;仍舊。 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種榆白楊》“尤忌捋心”原註:“捋心則科茹不長,更須依法燒之,則依前茂矣。” 唐 韓愈 《黃家賊事宜狀》:“不能別立規模,依前還請攻討。” 宋 張先 《南鄉子·中秋不見月》詞:“今夜相思應看月,無人。露冷依前獨掩門。”《水滸傳》第二一回:“那婆娘復翻身轉又上樓去,依前倒在牀上。”
臨路
猶臨行。 晉 盧諶 《贈劉琨一首並書》:“亦奚必臨路而長號,覩絲而後歔欷哉!” 南朝 宋 鮑照 《放歌行》:“今君有何疾,臨路獨遲迴。” 宋 王安石 《驢》詩之一:“臨路長鳴有真意, 盤山 弟子久同參。”
敧斜
見“ 敧邪 ”。
周邦彥名句,西平樂·稚柳蘇晴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