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吳芾的《癸巳歲邑中大歉三七侄捐金散谷以濟艱食因成》
全文:
吾家謂侄非常兒,自幼讀書嘗下帷。
平居事母盡孝道,力供子職曾無違。
辛勤農畝三十載,頓立門戶成家肥。
恥同流俗事驕吝,好賢樂業常怡怡。
聞人急難知在己,見義踴躍無不為。
造橋砌路未為德,折券釋逋未足奇。
究其存心用意處,尤在邑人艱食時。
此邑山多土田少,民貧自昔難支持。
其間歲收數百斛,已為富室他可知。
況復今年苦亢旱,州里遠近鹹告飢。
田疇彌望總如燎,細民未免俱流移。
縱使人能保常產,亦復有甑無米炊。
雖幸朝家行賑濟,正恐未能遍群黎。
往往傾村走山谷,荷鋤掘地尋蕨萁。
取根為粉雖可飽,食之既久人亦羸。
春來必至生疫癘,死填溝壑夫何疑。
吾侄見之軫憂惻,首議倡率輸家貲。
既捐青蚨二百萬,猶恨糴貴難療飢。
庾中僅存二千石,一旦傾倒盡散之。
此心但欲濟隣里,身外浮名非所希。
吁嗟薄俗務貧鄙,計較升鬥爭刀錐。
徒知富有可潤屋,豈慮人怨親戚離。
有如吾侄為此舉,吾鄉自古應亦稀。
小惠所施固未博,風義自足洗澆漓。
儻使人人皆若爾,千里豈復憂餒時。
第願吾侄廣此意,所為盡從今日推。
陰功在人天心報,會俾爾壽膺繁禧。
梓里遺芳傳未艾,世有子孫攀桂枝。
豈惟同里共歆艷,亦使吾侄增光輝。
老夫無以示旌勸,聊為吾侄題此詩。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吁嗟
(1).嘆詞。表示憂傷或有所感。《楚辭·卜居》:“吁嗟嘿嘿兮,誰知吾之廉貞。”《文選·謝朓<和王著作八公山詩>》:“平生仰令圖,吁嗟命不淑。” 李善 注引 薛君 《韓詩章句》:“吁嗟,嘆辭也。” 陳毅 《感事書懷》詩:“吁嗟我與汝,滄海之一粟。”
(2).嘆詞。表示讚美。 明 黃溥 《閒中今古錄》:“至今兒孫主沙漠,吁嗟 趙 氏何其隆!” 清 黃遵憲 《紀事》詩:“吁嗟 華盛頓 ,及今百年矣。”
(3).哀嘆;嘆息。《孔子家語·執轡》:“民惡其殘虐,莫不吁嗟。” 漢 王符 《潛夫論·救邊》:“一人吁嗟,王道為虧。” 唐 寒山 《詩》之二○四:“世人何事可吁嗟,苦樂交煎勿底涯。”《剪燈新話·秋香亭記》:“女吁嗟抑塞,不能致辭。”《紅樓夢》第三五回:“那鸚哥便長嘆一聲,竟大似 黛玉 素日吁嗟音韻。”
俗務
世俗間的各種事務
屏棄俗務
貧鄙
貧窮鄙陋。《長壽王經》:“ 長壽王 問婆羅門:‘賢者從何來?將欲何之?’婆羅門言:‘我遠國貧鄙之道士,遙聞此國 長壽王 好喜布施,周救貧羸,吾故遠來,欲從乞匄,用自生活,不知王意,於今云何?’”
計較
(1) 計算比較得失
斤斤計較
(2) 爭辯
我不好計較
(3) 打算
明天起床後再作計較
(4) 計畫、商量
另行計較
(5) 策略
你可有計較
(6) 清點,查清
計較下山人數
(7) 講究
你們城裡人,偏有許多計較,主副食還要注重怎么搭配
鬥爭
(1) 矛盾雙方的衝突,一方力求戰勝另一方
(2) 民眾當面批判、控訴
(3) 努力奮鬥
刀錐
喻微末的小利。 唐 陳子昂 《感遇》詩之十:“ 務光 讓天下,商賈競刀錐。” 明 謝肇淛 《五雜俎·人部三》:“家中廣收書畫而外,逐刀錐之利,牙籤會計,日夜不得休息。” 明 徐復祚 《一文錢》第二折:“刀錐可起寒士貧,周流未許《錢神論》。”
吳芾名句,癸巳歲邑中大歉三七侄捐金散谷以濟艱食因成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