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陳藻的《艾軒老先生文集刊傳上以揄揚其問學下則得佛》
全文:
老艾先生歿,駸駸四紀年。
衣冠常嘆惜,文字合刊傳。
東巒乃猶子,遺藁掇拾全。
網山雖上足,無刀堪雕鐫。
從游今殆盡,錄藏多散扣。
裔孫韙君應,發憤起收編。
甲集且流布,俸微艱得錢。
晚春題壁去,名姓輝藍田。
制錦增廩給,乙丙尋踵前。
搜羅必盈十,但祝君高遷。
我老不可待,權輿已欣然。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制錦
《左傳·襄公三十一年》:“ 子皮 欲使 尹向 為邑。 子產 曰:‘少,未知可否。’ 子皮 曰:‘願,吾愛之,不吾叛也。使夫往而學焉,夫亦愈知治矣。’ 子產 曰:‘不可……子有美錦,不使人學製焉。大官、大邑,身之所庇也,而使學者製焉,其為美錦不亦多乎?’”後因以“製錦”為賢者出任縣令之典。《金石萃編》卷四九引 隋 無名氏《洺州南和縣澧水石橋碑》:“又有宣威將軍縣令 馬君 ,以美譽清風,製錦斯邑。” 宋 盧炳 《滿江紅·送趙季行赴金壇》詞:“製錦才高書善最,鳴琴化洽人歡懌。” 明 葉憲祖 《鸞鎞記·摧落》:“從教曳白自登科,饒咱製錦空延佇。”
廩給
亦作“廩給”。1.俸祿;薪給。 唐 權德輿 《拜昭陵過鹹陽墅》詩:“自慚廩給厚,諒使井稅先。” 元 揭傒斯 《靖州廣德書院記》:“其為屋椽礎之數若干,工匠之計若干,自相攸迄成之歲月、廩給之寡伙,鹹俾刻於碑陰焉。”
(2).指科舉時代公家給予在學生員的膳食津貼。 明 沉德符 《野獲編·禮部·廩生追糧》:“臣以為不幸有疾,罷之可也,至於廩給,糜費於累歲,而追索於一朝,固亦難矣。”
(3).謂發給廩祿。《宋史·兵志八》:“乞嚴敕州、軍按月廩給。”
(4).泛指衣食等生活資料。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修鱗》:“ 梅 或偶供廩給,必力辭不受。” 鄭觀應 《盛世危言·農功》:“今則畎澮縱橫,桑麻翳薈,神京廩給,悉仰南方。”
陳藻名句,艾軒老先生文集刊傳上以揄揚其問學下則得佛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