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李復的《贈楷長老》
全文:
靈源獨耀脫根塵,豈論空身與色身。
若論有無寧見法,須知開悟不因人。
病瘖得味難形語,走餓還家忽忘貧。
薪火相交多少險,煩師與眾指迷津。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有無
亦作“ 有亡 ”。1.有或無。《文選·司馬相如<子虛賦>》:“臣 楚國 之鄙人也,幸得宿衛,十有餘年,時從出遊,游於後園,覽於有無,然猶未能徧覩也。” 李善 註:“覽於有無,謂或有所見,或復無也。” 漢 揚雄 《羽獵賦》:“馳弋乎神明之囿,覽觀乎羣臣之有亡。” 唐 賈島 《送僧》詩:“言歸文字外,意出有無間。”《水滸傳》第三九回:“這個不難,只取牢城營文冊一查,便見有無。”
(2).指家計的豐或薄。《禮記·檀弓上》:“ 子游 問喪具。夫子曰:‘稱家之有亡。’ 子游 曰:‘有亡惡乎齊?’” 陸德明 釋文:“有亡……一音無。” 孔穎達 疏:“亡,無也。言各隨其家計豐薄有無也。” 宋 范仲淹 《宋故乾州刺史張公神道碑》:“﹝公﹞復常好施,與宗族同其有亡。” 沉從文 《從文自傳·我所生長的地方》:“城中人每年各按照家中有無,到天王廟去殺豬,宰羊,磔狗,獻雞,獻魚,求神保佑五穀的繁殖,六畜的興旺,兒女的長成,以及作疾病婚喪的禳解。”
(3).指有餘與不足。《書·益稷》:“懋遷有無化居,烝民乃粒,萬邦作乂。” 孫星衍 疏:“有為有餘,無為不足也。”按,《文選·王融<永明九年策秀才文>之四》引作“有亡”。 唐 韓愈 《原道》:“為之賈以通其有無。” 宋 蘇軾 《過雲龍山人張天驥》詩:“墟里通有無,垣牆任摧倒。” 沉從文 《從文自傳·我所生長的地方》:“商人各負擔了花紗同貨物,灑脫的向深山中村莊走去,同平民作有無交易,謀取什一之利。”
(4).所有。 唐 韓愈 《處士盧君墓志銘》:“其弟 渾 ,以家有無,葬以車一乘於 龍門山 先人兆。” 宋 曾鞏 《故太常博士吳君墓碣》:“其喪父也,以家之有無葬,故葬不緩。”
(5).古代哲學範疇。有,指事物的存在,有“有形、有名、實有”等義;無,指事物的不存在,有“無形、無名、虛無”等義。《老子》:“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論說》:“次及 宋岱 、 郭象 ,鋭思於幾神之區; 夷甫 、 裴頠 ,交辨於有無之域:並獨步當時,流聲後代。”
見法
猶伏法。 明 沉德符 《野獲編·科場二·孫蕡陳遇》:“﹝ 孫蕡 ﹞二十二年謫戍 遼東 ,又以 藍玉 黨見法。” 明 胡震亨 《唐詩談叢》卷三:“更可異者, 駱賓王 、 上官婉兒 身既見法,仍詔撰其集傳後,命大臣作序,不泯其名,重詩人如此,詩道安得不昌。”
須知
必須知道
須知勝利來之不易
開悟
(1).領悟;解悟;(心竅)開通。《史記·商君列傳》:“吾説公以帝道,其志不開悟矣。”《壇經·行由品》:“ 惠能 一聞經語,心即開悟。”《警世通言·蘇知縣羅衫再合》:“ 李生 心中開悟,知是酒色財氣四者之精,全不畏懼,便道:‘四位賢姐,各請通名。’” 蘇蔓殊 《非夢記》:“有僧名 遣凡 者,與生素舊,微窺其情,隨時示以般若意旨,令自開悟。”
(2).啟發;開導。《三國志·吳志·孫休傳》:“ 布 拜表叩頭, 休 答曰:‘聊相開悟耳,何至叩頭乎?’”《朱子語類》卷六七:“ 必大 曰:‘ 致堂 文字決烈明白,卻可開悟人主。’” 清 劉獻廷 《廣陽雜記》卷三:“ 北京 衍法 五臺 、 西蜀 蛾眉 、 中州 伏牛 、 南海 普陀 ,皆有韻主和尚,純以唱韻開悟學者。”
李復名句,贈楷長老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