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劉克莊的《辛卯滿散天基節即事六首》
全文:
小臣無狀掛丹書,還著青袍兩載餘。
物色依然如碧鸛,階銜久矣削緋魚。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小臣
(1). 春秋 以後指卑微的小吏。《禮記·禮運》:“故政不正,則君位危;君位危,則大臣倍,小臣竊。” 孔穎達 疏:“大臣謂大夫以上……小臣,士以下。” 清 葉廷琯 《吹網錄·閉城門大搜揚雄待詔二事芟正文留考異》:“始知薦 雄 者,不特非 王音 ,且亦非 王根 也。然 莊 ( 楊莊 )乃小臣,但能誦之帝前; 根 則執政,既已奇而召為門下史,遂薦之於帝,同時並行,固無不可。”
(2).宮中執役的宦官。《國語·晉語二》:“ 驪姬 與犬肉,犬斃。飲小臣酒,亦斃。” 韋昭 註:“小臣,官名,掌陰事陰命,閹士也。”
(3).臣子在君王前的自稱。《書·召誥》:“﹝ 召公 ﹞拜手稽首曰:‘予小臣敢以王之讎民百君子,越友民,保受王威命明德。’”《漢書·石顯傳》:“唯陛下哀憐財幸,以此全活小臣。”
無狀
(1).沒有形狀。《老子》:“繩繩不可名,復歸於無物。是謂無狀之狀,無物之象。” 王弼 註:“欲言無邪,而物由以成;欲言有邪,而不見其形,故曰:‘無狀之狀,無物之象’也。”《呂氏春秋·大樂》:“有知不見之見,不聞之聞,無狀之狀者,則幾於知之矣。”
(2).沒有功績。《史記·夏本紀》:“﹝ 舜 ﹞行視 鯀 之治水無狀,乃殛 鯀 於 羽山 以死。” 唐 元稹 《裴誗充河南節度判官制》:“爾等佐 釗 ,斯任不細,苟或無狀,其思有尤。可依前件。” 宋 葉適 《始議一》:“然宰輔無狀,踵失策,繼舊盟,卒亦黽勉割四要郡畀之。”
(3).謂行為失檢,沒有禮貌。《史記·項羽本紀》:“諸侯吏卒異時故繇使屯戍過 秦中 , 秦中 吏卒遇之多無狀。” 宋 周密 《齊東野語·汪端明》:“陛下方以天下養,有司無狀,褻慢如此。”《封神演義》第五十回:“爾師見吾且躬身稽首,你焉敢無狀!”京劇《白蛇傳》第十六場:“ 小青兒 性粗魯出言無狀,怎比得老禪師量似海洋?”
(4).謂所行醜惡無善狀。亦多作自謙之辭。《漢書·東方朔傳》:“妾無狀,負陛下,身當伏誅。” 宋 王安石 《與徐賢良書》:“向蒙賢者不以無狀,遠賜存省。” 清 姚鼐 《吳荀叔<杉亭集>序》:“余之庸闇無狀,固不足比儕類。”
(5).謂罪大不可言狀。《漢書·翟方進傳》:“丞相、御史請遣掾史與司隸校尉、部刺史併力逐捕,察無狀者。”《新唐書·孫伏伽傳》:“臣愚以為賊黨於赦當免者,雖甚無狀,宜一切加原,則天下幸甚!”《續資治通鑑·宋孝宗隆興元年》:“ 張栻 奏 盧仲賢 辱國無狀,擅許四州,下大理寺,奪三官。”
(6).沒有事實;沒有根據。《後漢書·竇武傳》:“抑奪宦官欺國之封,案其無狀誣罔之罪。”《新唐書·張嘉貞傳》:“﹝ 嘉貞 ﹞明年入朝,或告其反,按無狀。帝令坐告者。”《宋史·傅堯俞傳》:“皇城邏卒 吳清 誣奏富民殺*人,鞠治無狀。”
(7).引申為無緣故。 晉 乾寶 《搜神記》卷二十:“我昔昏醉,汝無狀殺我。我昔醉,不識汝面,故三年不相知;今日來就死。”《北齊書·婁昭傳》:“此州無狀,橫被殘賊,其君是怨,其人何罪?”《太平廣記》卷四四九引 唐 戴孚 《廣異記·謝混之》:“縣令無狀,殺我父兄。今我二弟詣臺訴冤。”
丹書
(1).古時以朱筆記載犯人罪狀的文書。《左傳·襄公二十三年》:“初, 斐豹 ,隸也,著於丹書。” 杜預 註:“蓋犯罪沒為官奴,以丹書其罪。” 三國 魏 曹操 《度關山》詩:“有燔丹書,無普赦罪。”《文選·陸機<謝平原內史表>》:“苟削丹書,得夷平民。” 李周翰 註:“丹書,定罪之書。”
(2).傳說中赤雀所銜的瑞書。《呂氏春秋·應同》:“及 文王 之時,天先見火,赤烏銜丹書集於 周 社。”《史記·周本紀》“生 昌 ,有聖瑞” 張守節 正義引《尚書帝命驗》:“季秋之月甲子,赤爵銜丹書入於 酆 ,止於 昌 戶。其書云:‘敬勝怠者吉,怠勝敬者滅……以不仁得之,不仁守之,不及其世。’” 北周 庾信 《周祀五帝歌·赤帝雲門舞》:“赤雀丹書飛送迎,朱絃絳鼓罄虔誠。”
(3).指《洛書》。傳說 夏禹 治水時, 洛水 神龜負之而出,故稱《洛書》。《淮南子·俶真訓》:“ 洛 出丹書, 河 出緑圖。”
(4).古代帝王賜給功臣世襲的享有免罪等特權的證件。 漢 司馬遷 《報任少卿書》:“僕之先,非有剖符丹書之功。” 元 王惲 《玉堂嘉話》卷四:“肆申白馬之盟,庸示丹書之約。” 明 張居正 《擬唐回鶻率眾內附群臣賀表》:“丹書錫誓,既崇 日逐 之封;赤芾疏榮,仍懋秩訾之賞。”
(5).朱筆書寫的文字。 漢 荀悅 《漢紀·昭帝紀》:“ 漢 使至 匈奴 , 常惠 數私見使,教之曰:‘陛下親射 上林 中,得白雁,足有繫帛丹書,言 武 等在荒澤中。’” 景耀同 《次韻黃季剛相思》之一:“囓臂當年底有盟,丹書斜上甚分明。”
(6).朱筆書寫的詔書。 唐 武元衡 《奉酬淮南中書相公見寄》詩:“金玉裁玉度,丹書奉帝俞。” 元 白樸 《牆頭馬上》第四折:“親捧丹書下九重,路人爭識五花驄。” 明 李東陽 《送焦守靜先生使襄府》詩:“丹書玉節又南行,一日龍光起四瀛。”
(7).古代方士用以呪邪鎮鬼的朱文符書。 漢 仲長統 《昌言》:“於是淫厲亂神之禮興焉,侜張變怪之言起焉,丹書厭勝之物作焉。”《後漢書·方術傳·解奴辜》:“又 河 南有 麴聖卿 ,善為丹書符劾,厭殺鬼神而使命之。”
(8).道教語。即丹書墨籙。指以墨書寫符文的朱漆之簡。泛指煉丹之書,道教經書。見《雲笈七籤》卷七。 明 屠隆 《綵毫記·祖餞都門》:“授丹書早晚驅雞,與夫人同學驂鸞。”
青袍
(1).青色的袍子。《古詩》:“青袍似春草,長條隨風舒。” 南朝 梁 何遜 《與蘇九德別》詩:“春草似青袍,秋月如團扇。” 唐 杜甫 《渡江》詩:“渚花張素錦,汀草亂青袍。”
(2).比喻包圍在樹幹上的苔蘚。 元 明本 《苔梅》詩:“玉堂試看青袍客,莫忘 江 南有白衣。”按,苔梅,謂枝幹上生有苔蘚之梅。
(3).學子所穿之服。亦借指學子。 唐 許渾 《酬殷堯藩》:“莫怪青袍選, 長安 隱舊春。” 清 唐孫華 《浙闈撤棘後聞以銓曹公事連染左官》詩之二:“較比 翟公 添氣色,青袍日日到門來。”參見“ 青衿 ”。
(4). 漢 以後賤者穿青色衣服。因指賤者之服。 唐 杜甫 《徒步歸行》:“青袍朝士最困者,白頭拾遺徒步歸。” 仇兆鰲 註:“公往行在,麻鞋謁帝,有青袍而無朝服。”《宣和遺事》後集:“ 粘罕 令左右將青袍迫二帝易服。”
(5).借指寒士。 唐 李商隱 《淚》詩:“朝來 灞水橋 邊問,未抵青袍送玉珂。” 劉學鍇 等集解引 陳帆 曰:“然自我言之,豈 灞水橋 邊以青袍寒士而送玉珂貴客,窮途飲恨,尤極可悲而可涕乎?”
(6). 唐 貞觀 三年,規定八品、九品官服青色, 顯慶 元年,規定深青為八品之服,淺青為九品之服。 唐 高適 《留別鄭三韋九兼洛下諸公》詩:“此時亦得辭漁樵,青袍裹身荷聖朝。”按,此處“青袍”指縣尉之服。
(7).泛指品位低級的官吏。 元 柳貫 《太子受冊禮成赴西內朝賀退歸書事》詩:“青袍最困微班忝,親向前星挹斗杓。”
(8).借指出仕。 宋 林逋 《寄祝長官坦》詩:“深心賴黃卷,垂老愧青袍。”
(9). 唐 時幕府官居六品,六品服深綠,故稱。 唐 杜甫 《遣悶奉呈嚴公二十韻》:“黃卷真如律,青袍也自公。” 仇兆鰲 註:“《唐志》尚書員外郎,從六品。 上元 元年制,五品服淺緋,六品服深緑。 朱 註:‘公時已賜緋,而雲青袍者,以在幕府故耳。舊注謂青袍九品服,誤矣。’”
劉克莊名句,辛卯滿散天基節即事六首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