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蘇軾的《和陶歸園田居六首》
全文:
環州多白水,際海皆蒼山。
以彼無盡景,寓我有限年。
東家著孔丘,西家著顏淵。
市為不二價,農為不爭田。
周公與管蔡,恨不茅三間。
我飽一飯足,薇蕨補食前。
門生饋薪米,救我廚無煙。
斗酒與只雞,酣歌餞華顛。
禽魚豈知道,我適物自閒。
悠悠未必爾,聊樂我所然。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知道
(1) 通曉天地之道,深明人世之理
聞一言以貫萬物,謂之知道。——《管子》
(2) 認識道路
今得遣歸,既不知道,不能獨行,為我得一伴否?——晉· 乾寶《搜神記》
(3) 曉得,謂對事物有所了解、認識
知道了發生過的情況
適物
謂適應事物特性。 晉 陸機 《演連珠》之四一:“臣聞適物之技,俯仰異用;應事之器,通塞異任。”《晉書·文苑傳·李充》:“見形者眾,及道者尟,不覿千仞之門而逐適物之跡,逐跡逾篤,離本逾遠。”
自閒
(1).亦作“ 自閒 ”。悠閒自得。 三國 魏 曹植 《雜詩》之五:“烈士多悲心,小人媮自閒。” 唐 李白 《山中問答》詩:“問君何事棲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閒。” 宋 蘇轍 《南齋竹三絕》之一:“幽居一室少塵緣,妻子相看意自閒。” 明 高攀龍 《夏日閒居》詩:“問君何所為?無事心自閒。”
(2).謂自設防範。《新唐書·李夷簡傳》:“ 夷簡 致位顯處,以直自閒,夫嘗苟辭氣悅人。” 郭沫若 《<虎符>附錄·寫作緣起》:“但在故事裡卻絲毫嗅不出這樣的氣息,足見得他們很能以禮自閒,我在劇中也就寫成了這樣。”
見“ 自閒 ”。
蘇軾名句,和陶歸園田居六首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