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須接武拱帝旒,付我一竿釣滄洲

陳造送赴省七子

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陳造的《送赴省七子》

全文:
憶昔塗抹鬢未秋,著書初不緣窮愁。
交契往往第一流,愛且助之恩意周。
翳桑盤飯驚浪舟,如輠轂需膏油。
疾需妙劑寒需裘,李郝硯席初綢繆。
陳趙進修警墮偷,出語鑿鑿珊瑚鉤。
三臧筆底風雨遒,丁年出我便一頭。
儒林丈人拔其尤,賢書政用譚笑收。
七子寂寂從我游,窮人累人君信不。
迄今里閈聞沈浮,玉音下天正旁搜。
南宮之行勿夷猶,巨魚縱壑鷹辭韝。
雁塔岐路鄰昆丘,捷音聯翩走吾州。
壯志此去不啻酬,士抱奧學追前修。
噤不施世吾儕羞,肯臥少室甘沈幽。
肯闖侯門提蒯緱,賢科夷塗古共由。
論才君等誰與儔,可學老子拙自謀。
所向數奇老不侯,一樽上盡猶未休。
索句軋軋繭緒抽,不作兒女聲悲啾。
倚須接武拱帝旒,付我一竿釣滄洲

陳造詩詞大全

參考注釋

接武

(1).步履相接。謂小步前進。《禮記·曲禮上》:“堂上接武,堂下布武。” 鄭玄 註:“武,跡也。亦相接,謂每移足半躡之。”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哄丁》:“楹鼓逢逢將曙天,諸生接武 杏壇 前。”

(2).步履相接。指舞步相接。《楚辭·大招》:“二八接武,投詩賦只。” 朱熹 集註:“接,連也。武,跡也。”

(3).步履相接。形容人多擁擠。 晉 葛洪 《抱朴子·崇教》:“是以遐覽淵博者,曠代而時有;面墻之徒,比肩而接武也。”《魏書·李諧傳》:“異人相趨於絳闕,鴻生接武於儒館。” 唐 劉知幾 《史通·忤時》:“當今朝號得人,國稱多士。 蓬山 之下,良直差肩;芸閣之中,英奇接武。”《金史·崔立傳》:“當時冒進之徒,爭援 劉 齊 故事以冀非分者,比肩接武。”

(4).步履相接。形容親近;接近。 唐 權德輿 《戶部王曹長楊考功崔刑部二院長並同鍾陵使府之舊因以寄贈》詩:“外庭時接武,廣陌更連鑣。” 宋 司馬光 《與呂晦叔簡》:“自 晦叔 入都,及得共事,每與僚寀行坐不相離,未嘗得伸悃愊,雖日夕接武,猶隔闊千里也。”

(5).步履相接。前後相接;繼承。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物色》:“古來辭人,異代接武,莫不參伍以相變,因革以為功。”《新唐書·上官儀傳》:“御史供奉赤墀下,接武夔龍,簉羽鵷鷺,豈 雍州 判佐比乎?” 馬宗霍 《書林藻鑒》:“ 唐 代書家之盛,不減於 晉 ,因由接武六朝,家傳世習,自易為工。”

一竿

宋 時京師買妾,每五千錢名為“一竿”。 宋 朱彧 《萍洲可談》卷一:“京師買妾,每五千錢名一竿。美者售錢三五十箇。近歲貴人務以聲色為得意,妾價騰貴至五千緡,不復論箇數。”

滄洲

濱水的地方。古時常用以稱隱士的居處。 三國 魏 阮籍 《為鄭沖勸晉王箋》:“然後臨滄洲而謝 支伯 ,登 箕山 以揖 許由 。” 南朝 齊 謝朓 《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橋》詩:“既歡懷祿情,復協滄洲趣。” 唐 杜甫 《曲江對酒》詩:“吏情更覺滄洲遠,老大悲傷未拂衣。” 清 林則徐 《中秋炮台眺月有作》詩:“涵空一白十萬頃,浄洗素練懸滄洲。”

陳造名句,送赴省七子名句

詩詞推薦

倚須接武拱帝旒,付我一竿釣滄洲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