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釋道潛的《臨江月上人》
全文:
能仁說教滿竺乾,流入中國餘五千。
於中妙經為最勝,顗師所解尤通玄。
化行吳會連海壖,紛紛得法如雲煙。
見聞讀誦又其次,隨類譬率無間焉。
嗚呼上人志且堅,善邀佛子同法筵。
妙香炷爐馥旃檀,十科勸進追昔賢。
旁行貝葉軸似椽,卷舒朝暮往復旋。
利根微種聊窮研,魚兔一獲忘蹄筌。
自餘區區顧未然,瀾翻口舌如湧泉。
外物交錯心匪緣,功成一朝脫愛纏。
曄如紅蕖濯清淵,俯仰千聖遽可肩。
茫茫苦海旁無邊,不有舟筏誰能先。
烏蟾疾馳如走丸,咨爾佛子無睡眠。
參考注釋
化行
教化施行。《漢書·王莽傳上》:“是以三年之間,化行如神。”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勉學》:“ 周宏正 奉贊大猷,化行都邑,學徒千餘,實為盛美。” 唐 韓愈 《韓府君墓志銘》:“ 安定桓王 五世孫 叡素 ,為 桂州 長史,化行南方。” 清 曾國藩 《送唐先生南歸序》:“古者道一化行,自卿大夫之弟子,與凡民之秀者,皆上之人置師以教之。”
吳會
(1). 秦 漢 會稽 郡治在 吳縣 ,郡縣連稱為 吳會 。 清 趙翼 《陔餘叢考·吳會》:“ 西漢 時 會稽 郡治本在 吳縣 ,時俗以郡縣連稱,故云 吳會 。”
(2). 東漢 分 會稽郡 為 吳 會稽 二郡,並稱 吳 會 。後亦泛稱此兩郡故地為 吳會 。《後漢書·蔡邕傳》:“ 邕 慮卒不免,乃亡命江海,遠跡 吳 會 。”《三國志·吳志·孫賁傳》:“時 策 已平 吳 會 二郡。” 宋 蘇軾 《喜劉景文至》詩:“平生所樂在 吳 會 ,老死欲葬 杭 與 蘇 。”《金史·完顏綱傳》:“僭稱位號,偷生 吳 會 。”
唐 以後,俗亦稱 平江府 (今 江蘇 蘇州 )為 吳會 。 元 陸友仁 《吳中舊事》:“府署之南名 吳會坊 。” 清 納蘭性德 《淥水亭雜識》卷一:“世多稱 平江 為 吳會 ,意謂 吳 為東南一都會也。自 唐 以來如此,今郡中有 吳會亭 ,府治前有 吳會坊 。”
海壖
亦作“ 海堧 ”。海邊地。亦泛指沿海地區。 唐 柳宗元 《南省轉牒欲具江國圖令盡通風俗故事》詩:“新地提封盡海壖,狼荒猶得紀山川。” 宋 蘇軾 《真相院釋迦舍利塔銘》詩:“流傳至此誰使然,並包 齊 魯 窮海壖。” 明 歸有光 《祭朱恭靖公文》:“唯 崑 為縣,僻在海堧。” 章炳麟 《訄書·定版籍》:“今之大*法,自法、井、海堧有鹽而外,露田稻最長,黍、稷、粱、麥各有品也。”
紛紛
(1) 多而雜亂
千里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唐· 高適《別董大》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唐·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2) 一個接一個地,接二連三地
霓為衣兮風為馬,雲之君兮紛紛而來下。——唐· 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
得法
採用正確的方法,找到竅門
他使用這把鋸得法
雲煙
煙氣和雲霧,形容虛無飄遠的東西或事物
雲煙沸涌。——唐· 李朝威《柳毅傳》
出沒於雲煙。——明· 顧炎武《復庵記》
釋道潛名句,臨江月上人名句